海綿城市建設是天水市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需要。2021年6月,我市入選國家首批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資格,為進一步提升城市的安全性、宜居性、彈性、韌性,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奠定了良好開端。按照要求,力爭通過3年集中建設,實現河湖空間嚴格管控,生態環境顯著改善,海綿城市理念得到全面、有效落實,為建設宜居、綠色、韌性、智慧、人文城市創造條件,推動全市海綿城市建設邁上新臺階。
為了達到國家海綿示范城市的建設目標,順利通過示范驗收,根據《住建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明確海綿城市建設工作有關要求的通知》(建辦城〔2022〕17號),編制了《天水市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實施方案》,方案從示范工作目標、任務、范圍、舉措及資金安排等方面提出了實施意見,確保實施方案的系統性、整體性、可操作性。2022年7月24日,《天水市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實施方案》經天水市政府第九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
一、體制機制建立情況
為響應海綿城市建設新形勢,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長為組長,分管副市長為副組長,發改、財政、自然資源、住建、水務等部門為成員的天水市海綿城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目前為了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完善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雙組長的組織領導、協調保障工作機制,建立聯席會議、專題會議、例會等議事機制,將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工作納入市委市政府年度目標責任考核,進一步加強對示范建設的組織協調和監督指導。住建、水務、財政等部門密切配合、共同推進,確保工作任務落到實處。
成立了專門工作機構天水市海綿城市建設服務中心,主要承擔市海綿城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日常工作,統籌謀劃實施海綿項目,管理專項資金使用,審查技術方案,制定標準規范,組織績效考核,開展培訓宣傳等工作。建立了技術服務與監管協調推進工作機制,通過購買服務方式引入第三方技術咨詢團隊,對示范期內所有海綿項目進行技術審查,政府部門按審查意見落實監管責任,確保海綿設施建設指標達標。
二、建設目標任務
依據《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75 號)、《海綿城市建設績效評價與考核辦法(試行)》、《水利部關于印發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水利工作的指導意見的通知》(水規計〔2015〕321號)等政策要求,按照科學性、典型性并體現天水市自然本地特征的原則,確定我市海綿城市建設指標。
1.水生態保護:城市建成區45%以上的面積年徑流總量控制率達到85%,城市更新小區海綿化改造率100%、其他小區海綿化改造率不小于50%,可透水面積比例不小于40%,天然水域面積不減少,城市熱島效應有明顯緩解。
2.水安全保障:城市內澇防治標準不低于20年一遇,內澇點100%消除,80%以上的雨水管渠標準不低于2年一遇。
3.水資源涵養:雨水資源利用率不小于4%,污水再生利用率不小于50%,地下水(潛水)埋深有所回升。
4.水環境改善:黑臭水體100%消除、面源污染削減率(以徑流中SS削減率計)新建地塊不小于60%、改建地塊不小于50%。
5.制度建設:在示范建設期末完成4項制度文件或規章。
三、建設主要內容
(一)建設分區
天水市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實施年限為2021~2023年,實施范圍面積約67.8km2。結合天水地形地勢、水系規劃、現狀排水系統以及道路結構等資料,將建成區劃分為38個海綿排水分區,通過梳理我市“十四五”建設項目及老舊小區改造計劃,比選擬定了在示范期通過工程措施可以實現海綿城市建設達標的9個分區:其中秦州區5個,分別為平峪溝分區、西十里分區、師院分區、師家崖分區、岷山廠分區,面積10.66km2;麥積區4個,分別為市體育館片區、麥積萬達分區、麥積新城分區、社棠渭河北分區,面積9.67km2。示范期末擬達標區與現狀7個已達標區域面積累計32.3km2,占建成區面積47.6%,滿足示范城市建設期末45%建成區面積海綿城市建設達標要求。
(二)建設任務
根據本次示范城市建設目標,結合《天水市住建局“十四五”規劃重大項目表》、《2021年全市重點投資項目重大建設項目重大前期項目清單》以及本次示范區達標所采取的工程措施等要求,列出近3年海綿城市相關建設任務共包括77個項目,總投資41.84億元,資金來源為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中央預算內資金11億元,其他為中央預算內資金、省市財政配套、債券、銀行貸款和企業自籌。本次列入海綿城市建設示范的道路廣場、公園綠地、人工調蓄設施23項,信息化監測平臺建設1項,管網排查1項,排水管網類項目25項,水系治理4項,老舊小區改造9項,棚戶區改造5項,其它項目(包括污水處理設施、中水項目、水源涵養等)9項。
四、建設進展情況
(一)建設項目進展
截至目前,閆家河牌坊佳水岸小鎮排洪渠綜合整治工程、八建家園后門排洪渠綜合整治工程、麥積山大道污水管道過河并網工程、穎川河流域綜合整治工程(一期)已完工;天水市藉河生態環境綜合治理三期工程、天水市藉河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期工程-堤外景觀工程已完成工程量的80%;天水市排洪渠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已完成工程量的30%;平峪溝至南大橋污水干管項目、天水市秦州區籍河以北排水主管完善工程、岷山路周邊區域海綿化改造工程、天水市麥積區馬跑泉公園片區排水主管完善工程、馬跑泉公園片區海綿化改造工程等38個項目正在實施。平峪溝分區海綿化改造工程、西十里分區社區海綿化改造、師院分區社區海綿化改造工程等35個項目正在進行前期準備工作,海綿城市建設項目正在穩步推進。
(二)制度建設進展
按照國務院《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省政府《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以及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政策機遇,我市緊密結合市情實際,強力推動海綿城市建設,制定了《天水市海綿城市建設實施方案》,《天水市2018—2020年黑臭水體整治專項行動方案》等制度措施。對照本次海綿城市示范目標及驗收考核要求,市住建局啟動了海綿城市建設控制性詳細規劃和海綿城市設計規范、施工圖集、技術導則等相關技術標準編制工作。市自然資源局已在國土空間規劃、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等各層級規劃編制中落實海綿理念,并將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標作為項目規劃條件管控。市財政局起草了《天水市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財政、住建、水務等八部門聯合印發了《天水市海綿城市規劃建設管理辦法》,已在海綿城市建設項目審批、建設管理、竣工驗收各環節全面施行;《天水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條例(草案)》6月24日草案修改稿通過市人大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審議?!短焖兄行某菂^海綿城市建設控制性詳細規劃》正在編制。
五、海綿城市建設后成效
(一)提升城市韌性,降低內澇風險。新建或改造海綿型社區、道路廣場、公園綠地,建成后城市可有效應對20年一遇暴雨,雨水積存、滯蓄能力的提升,市政排水壓力減輕,降低城市內澇風險。
(二)基本實現小雨不濕鞋,提升居民出行幸福感。本次道路海綿化改造43.4km,新建海綿化道路56.4km,通過透水鋪裝快滲、周邊植草溝、生物滯留帶轉輸,配合下游雨水花園、雨水濕地滯蓄,形成了一套“快滲-慢排-滯蓄”系統,既保證鋪裝表面小雨無徑流,同時滿足海綿城市“納水-吐水”理念。
(三)基本實現城市建成區主干道排水管網清污分流、雨污分流。本次新建或改建雨水管道115km,污水管道140km,排洪渠雨污分流43條,實現建成區主干系統雨污分流,將洪水、雨水從污水管中剝離,降低雨季合流時污水溢流風險,同時削減進廠污水量,降低進廠污水含沙量,減輕污水處理壓力。
(四)提升非常規水資源利用率,緩解城市供水壓力。本次新建雨水回用設施11套,共0.6萬m3,實現雨水回用率4%,儲存凈化雨水回用于城市道路澆灑降塵和市政綠化灌溉;改造城區三座污水處理廠,出水標準達到一級A,7.5萬m3/d回用水用于市政綠化灌溉和生態補水。
(五)老舊小區海綿改造,改善人居環境。本次對85個老舊小區實施海綿化改造,理順排水系統,減少地面雨水徑流,從源頭實現雨污分流,進一步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
來源: 天水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