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廣西實施重點流域、海灣、濕地保護修復成效”新聞發布會在南寧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廣西持續推進生態系統治理和修復,重點流域、海灣、濕地保護修復取得顯著成效。截至今年6月底,7個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項目完成濱海濕地整治修復面積2641公頃,近岸海域海水優良水質比例達94.5%。
2022年,廣西112個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98.2%以上,水環境質量位居全國前列;9個市進入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排名前30名榜單,其中柳州市自2020年起連續3年保持全國第一。
在水資源保障方面,大力推進再生水循環利用,南寧市、北海市被水利部等六部委確定為國家級再生水利用配置試點城市,2022年全區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93.2%。在水環境治理方面,截至2022年底,城市平均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達52%,年度增幅位于全國第三。在水生態保護方面,完成左右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與修復試點工程,推進桂林漓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開展長江、漓江及洪潮江等流域水生態調查評估試點,實施南流江、欽江、羅江等流域生態修復項目,持續改善流域水生態環境質量。
廣西統籌推動陸源污染防治、海洋污染防治和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工作,近岸海域海水質量持續為優,2022年優良水質比例達94.5%,優良水質比例連續11年位列全國前三。截至今年6月底,廣西2019年至2022年獲中央財政資金支持的7個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項目,共完成濱海濕地整治修復面積2641公頃,紅樹林、珊瑚礁、海草床等典型海洋生態系統呈現健康狀態,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不斷增加,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廣西近岸海域發現中華白海豚種群數量超過300多頭,潿洲島布氏鯨識別頭數52頭,自然岸線保有率達37.15%,優于國家規劃要求。北海銀灘岸段入圍國家第二輪美麗海灣優秀案例評選。
目前廣西共有國際重要濕地4處,自治區級重要濕地44處。推進左右江與漓江流域生態保護和修復、珠江一西江千里綠色生態走廊建設和森林質量提升項目,左右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和修復共實施12個濕地項目,修復濕地水體面積超過171公頃。全面實施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累計實施紅樹林營造622公頃、修復現有紅樹林1639公頃。在廣西多處濕地持續發現國家重點保護鳥類中華秋沙鴨、勺嘴鷸、灰鶴越冬種群,而且數量不斷增長。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