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東省出臺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相關政策,其中明確提出,要將非常規水納入全省水資源統一配置,完善非常規水利用系統,2025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55%,非常規水利用量達到15億立方米。
非常規水主要包括再生水、淡化海水、集蓄雨水、微咸水、礦坑水等,是重要的水資源。目前,各地在非常規水利用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一是規劃引領不到位。各地現有涉水規劃對非常規水利用規定往往比較籠統,缺乏具體配套措施,操作性不夠強。
二是協同機制不健全。非常規水利用涉及發改、自然資源、住建、水利、生態環境等多個部門,職責分散交叉,標準口徑不一,“多龍治水”難以形成有效合力。
三是基礎設施不完善。一些地方城市污水處理廠與用水戶位置不相匹配,再生水管網鋪設總體水平偏低,造成生產出的水送不出去、有需求的用戶用不上水的尷尬局面。
四是公眾認知有偏差。受傳統觀念、非常規水利用宣傳不夠等因素影響,社會公眾對非常規水用于生產、生活缺乏科學認識,存在較多顧慮,總體上接受程度不高。
搞好非常規水資源利用,可在很大程度上緩解自然水資源不足等問題,對于加快推進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提升城鄉綠色低碳發展水平具有積極意義。各地應統籌考慮本地區水資源稟賦、承載能力與發展需求,加快制定出臺鼓勵支持非常規水資源利用的政策措施,著力擴大非常規水資源利用領域和規模。
加強統籌謀劃,下好“一盤棋”。積極開展非常規水資源調查摸底,全面摸清本地非常規水資源類型、可利用量及水質特點等,明確非常規水利用目標、利用方向。建立完善非常規水資源利用協調機制,厘清部門邊界,明確責任分工,形成政府主導、部門聯動、政企協同、供用雙方參與的非常規水資源利用機制。強化科技支撐,加強政產學研用銜接,開展污水處理技術、反滲透海水淡化工藝等技術攻關,開發推廣經濟實用的新技術。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織密“一張網”。積極推動城市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廠網一體化”,打通非常規水資源配置利用的“最后一公里”。加大財政對再生水、海水淡化工程設施等建設資金支持力度,落實好各項優惠政策,鼓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再生水、海水淡化等設施建設和運營,為非常規水資源利用提供有力支撐。
強化宣傳引導,擰成“一股繩”。充分利用電視、報紙、廣播、網站等多種媒介,宣傳非常規水利用法規政策和常識,定期通報非常規水的水質、水量監測情況和使用情況,提高公眾認識水平和接受度。鼓勵建立再生水、淡化海水、礦坑水利用教育基地,展示再生水、集蓄雨水、海水淡化、礦坑水等應用場景,引導公眾加快轉變傳統用水觀念,營造非常規水資源利用的良好氛圍。
來源:中國環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