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搖曳的美人蕉、綻放的千屈菜、翠綠的馬藺……這些植被在點“靚”環境的同時,也承擔起了輔助調蓄和凈化徑流雨水等實際功能。自2016年4月,天津市獲批國家第二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以來,天津高新區持續推進海綿城市建設走向縱深,渤龍湖科技園綠地海綿改造項目建設已取得顯著進展。
天津高新區渤龍湖科技園綠地海綿改造項目位于渤龍湖區域,涉及高新五路、節點公園、高新七路、日新道、中心莊路、康泰大道、神舟大道以及惠新路,共計7條道路和1個節點公園,改造路段總面積約70.65公頃,總長約9491米。
在渤龍湖科技園的道路兩側,雨水通過開孔側石、暗涵等,流入雨水花園、下沉式綠地、植草溝等海綿設施,并通過初雨棄流設施、排鹽設施等,經生物過濾介質層和碎石層過濾下滲,最終由溢流井連接管排入現狀雨水管網,充分發揮綠地等對雨水的吸納和緩釋作用,有效提升了城市蓄水、滲水和涵養水的能力,實現了水的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一套生態、安全、可持續的城市水循環系統在這里實現了順利運轉。
據介紹,天津高新區通過因地制宜開展項目設計,加強多專業協同及多目標融合,全生命周期優化設計,同時嚴格項目建設和運行維護管理,積極建立健全長效機制,致力于將渤龍湖片區改造為依托海綿城市因素的濱海新區活力帶。如今,在這里海綿城市建設與周邊環境、景觀自然融合,煥發出整片區域的勃勃生機。
來源:天津高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