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降雨后,若雨水未能及時排出,容易造成城市內澇,危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同時,初雨中夾帶的污染物將經雨水管、泵站管道排入河湖,很容易造成水體污染。上海市浦東新區位于東海之濱、瀕臨長江口,不僅要時常面對臺風暴雨威脅,還需擔負保護長江重責,因而增強區域防汛和污水收集處理能力成為浦東新區城市規劃建設的重要方面。記者近日從相關部門了解到,“十四五”期間,浦東新區計劃建設118座初雨調蓄設施,總規模約97.9萬立方米。今年將完成不少于23座初雨調蓄池的開工建設任務。

“建設調蓄池相當于安裝了一個沉淀箱,能有效攔截初雨,防止雨污排入河湖?!逼謻|新區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降雨初期的雨水攜帶路面塵土、污物,如進入雨水管網直排入河湖,勢必污染水質。而調蓄池能收集初期雨水帶入地表的污染物、管道中的污水及沉積物,進行沉淀處理后,再排至污水管道;當雨量超過泵站排澇負荷時,打開與削峰調蓄池的通道,雨水進入削峰調蓄池暫存,能起到削峰調蓄作用,待降雨高峰過后,再實施外排,防汛能力將大幅提高。
計劃年底竣工通水的花木一號初期雨水調蓄池建設工程,是浦東新區“十四五”期間第一座開工建設的初期雨水調蓄池,主要功能為解決花木地區雨水污染問題,調蓄規模為13100立方米。據介紹,項目建成投用后,該地區的初期雨水將通過雨水泵站進水閘門井截流至新建調蓄池,能有效保障流域水安全,減少發生內澇災害的風險。待雨停后,調蓄儲存的初期雨水將再提升至下游市政污水泵站,最后經污水二期管網至白龍港污水廠處理后,達標排放,為保障流域水環境安全提供重要支撐。

據悉,浦東新區將持續推進初雨調蓄設施等項目建設,到2035年,將形成標準適宜、布局合理、安全可靠、環境良好、管理有效的現代化城鎮雨水排水格局,達到如遇50年至100年發生一次的大水內澇可控、整體溢流污染負荷控制率不低于80%的目標,守護城市安全屏障、守住水環境安全底線。
來源:中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