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排查、倒查源頭、建設親水生態景觀……隨著2022年全市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的開展,臺州市200多個問題排污口已被整治解決,市民們的“身邊河”愈發清澈。
在“水陸統籌,以水定岸”思路的指導下,臺州市生態環境局主動做到關注群眾“煩心事”、統一排查標準、明晰責任主體,進而確定工作重點、提高工作質量、強化主體擔當意識,回應群眾對美好親水環境期盼的“大民生”。
解民憂,排查整治有方向
“小區附近原來有1個排水口有污水流出,有時候附近永寧河有一小段河面都是黑色,很影響我們散步的心情。”
對于葉先生等臺州市椒江區學府水岸小區1000多戶小區居民來說,永寧河綠道本是他們休閑健身的好去處。然而,今年上半年,有居民在散步時,發現小區岸邊排污口有污水滲出,不僅直接影響群眾的休閑體驗,還嚴重危害河道水質。
永寧河是臺州市主城區的一條主要支流,是老百姓們的“身邊河”。“我們要堅持從群眾身邊改起,優先把影響群眾生產、生活的污水外溢等問題整治好。”臺州市生態環境局椒江分局局長洪昌直告訴中環報記者。據他介紹,永寧河周邊城市開展強度大,入住的居民較多,存在汛期污染問題,被列入臺州市最早開展排查的對象之一。
居民們看到的污水是怎么滲出來的?通過管網資料比對、管道機器人探測等手段,臺州市生態環境局對學府水岸小區附近的入河雨水排放口進行了排查溯源,并對2個問題排污口涉及的管道進行了整改,確保污水不入河。
“現在區里幫我們解決了,我們沿著永寧河綠道散步的時候,看到清水綠波,心情更舒暢了。”葉先生表示。
及時整治,讓永寧河變得更加清澈,離不開臺州市生態環境局對“民生優先”原則的堅持。臺州市生態環境局督查專員潘芳芳說:“我們想最重要的是從群眾立場出發去謀劃工作、安排工作、落實工作,解決好居民的‘煩心事’。”
據悉,截至目前,臺州市在入河排污口排查中已查清重點流域排污口6927個,其中問題排污口582個,并同步開展排查溯源工作,其中,年內計劃完成整改320個,目前已整治解決200多個,爭取在今年年底前全部解決群眾身邊的這些“小事”。
定標準,排查工作更高效
臺州市有村級以上河道近7900條、總長約12900公里,入河排污口數萬個。面對如此“量大面廣”的排查范圍,如何保證排查工作質量?
“統招分簽”值得一試。臺州市在浙江省率先開啟了“由地市一級統一招標、各縣(市、區)分別與第三方簽訂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合同”的工作模式。
在具體工作中,由于臺州市各類排污口差異性大,若依靠排查人員主觀判斷,可能影響排查的質量,不利于后期對排污口的監督管理。為此,臺州市級制定了《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標準手冊》《入河排污口抽查質檢標準手冊》等標準文件。
其中,《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標準手冊》統一規定了排污口命名規則、排污口分類、排查時間、排污口照片要求等,從而為后期排污口監督管理打好基礎。《入河排污口抽查質檢標準手冊》則明確了質檢開展周期、成果提交程序、組織質檢程序、質檢標準、抽查質檢報告要求。
此外,臺州市開發了入河排查“掌上排口”數字化管理平臺,力爭排查標準、排查范圍、排查時間、質量控制做到“四統一”,讓排污口排查過程、信息檔案、溯源情況全程留痕、一鍵可查。
明權責,各類主體勇擔當
排污口監督管理是一項長期工作,確保“事有人管、責有人負”至關重要。
從明晰責任入手,臺州市在全市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實施方案中逐一明確相關部門、屬地政府等單位和企業(單位)責任主體的具體職責,并成立工作專班,實時統籌協調全市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構建起覆蓋排污口排查整治全鏈條的責任體系。
在該責任體系下,排查整治工作得以有序進行。
“前些年知道這個口子有時候會有污水流出,但是到底哪里出來的?我們也不清楚。”街道工作人員徐偉無奈地表示。他所說的“口子”,是中國工商銀行臺州分行和臺州意得廣場附近河道的雨水排放口。
臺州市生態環境局通過溯源分析發現,這2家企業外部沒有鋪設生活污水管網,生活污水直接和內部雨水管道一起接入外部雨水管網,導致生活污水借道雨水管道直排河道,對企業和商戶的正常經營、居民出行消費造成一定影響。
在理清問題原因后,屬地街道第一時間為2家企業鋪設了一條生活污水三級管道并接入市政污水主管網,企業積極履行主體責任對雨污混接的部分進行了整改,目前該城鎮雨洪排污口已完成整治。
“在排查溯源后,污水的來源就很清楚了。對照市里的文件,大家的責任也都明明白白了,困擾了好些年的排污口流污水問題也就順利解決了。”徐偉說。社區負責人阮先生也很贊同:“權責明確后,大家都清楚到底要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等,這樣一來,工作下來以后,不用催,大家也能主動安排起來,工作明顯更加順暢了。”
“排污口是治水工作的重要抓手。”臺州市生態環境局局長謝煥說,“我想只要把排污口管好、管到位了,群眾期盼的‘有河有水、有魚有草、人水和諧’的‘美麗河湖’一定會早日到來。”
來源:中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