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水而生,依水而興。江西省九江市潯陽區地處長江中下游南岸,襟江帶湖、水網密布的自然環境,讓這座濱江之城不斷面臨治水理水的挑戰。近年來,潯陽區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系統推進城市防洪排澇治理、黑臭水體治理、水系周邊環境治理,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積極打造“安全韌性、綠色生態、人水和諧、幸福宜居、智慧人文”的海綿城市。
地處南方豐雨地區的潯陽,平均降水量大,并且降雨多集中在汛期,對城市防洪排澇非常不利。以城市更新項目為抓手,以解決城市內澇、水體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雨水收集利用為目的,系統全域推進全區海綿城市建設,全區海綿城市建設達標面積達到50%以上,一批海綿城市精品示范工程建成,一系列的海綿城市建設經驗得到復制和推廣。
“每逢下大雨,屋內漏水屋外澇”,這曾是九江市潯陽區湖濱社區居民方慎斌的“心病”。“這里是九江市最早開發建設的住宅小區,隨著城市建設加快,周邊漸漸高樓林立、馬路縱橫。小區地勢低洼、基建老化,一到雨季就積水為患、蚊蠅孳生。”方慎斌說。
“一盤棋”謀劃,“一張網”推進。潯陽區成立了以區委書記和區長為“雙組長”的海綿城市建設領導小組,搭建專班推進,建立起“高位推動、系統謀劃、精準施策、協調落實”的工作機制,在實施海綿城市建設中堅持“問題導向、統籌建設”。潯陽區海綿城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何麟懿介紹,將海綿城市建設與老舊小區改造、城市功能與品質提升、小區雨污分流改造、完整社區建設等統籌結合。滬潯路、甘棠街道潯陽樓社區完整打造項目、金雞坡石化五區小區提升項目等被納入全區海綿城市建設項目清單。
“為消除水患,在實施改造過程中,我們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地下排水管網和路面升級改造上。”湖濱社區工作人員楊香發說,結合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小區人行道和廣場鋪設了透水磚,停車位采用了透水嵌草磚,有效提升了小區雨水滲透能力。改造后,小區已多次經受住暴雨檢驗,困擾居民多年的“心病”得以消除。
海綿城市的“滲、滯、蓄、凈、用、排”理念,是統籌解決城市水資源、水安全、水環境、水生態的“綠色途徑”。
海綿城市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生態保護、民生改善、社會治理等各領域,考驗著城市設計者、建設者和管理者的智慧。從項目“+海綿”,到“海綿+”融入城市建設各方面、全過程,經過一系列探索與實踐,潯陽區海綿城市建設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
為保障“海綿體”不縮水,破解監管堵點痛點,潯陽區制定了涵蓋設計、施工、竣工驗收、運行維護等6項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標準和圖集,出臺了《潯陽區海綿城市建設管理辦法》等多項文件。
“目前潯陽區海綿城市建設已完成50%,形成了一批群眾滿意、效果優良的示范項目,我們按照老百姓的實際需求,把項目的建設與轄區的老舊小區改造、完整社區打造相結合,使其發揮更好的作用。”潯陽區海綿城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何麟懿說。
從完善制度設計到系統性施策,再到破解堵點痛點,潯陽區海綿城市建設駛入“快車道”。
來源:潯陽區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