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說:上海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展示中心今天揭幕,并迎來首批參觀市民裘穎瓊攝(下同)
歷時一年利用老辦公樓更新改造而成,上海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展示中心今天揭幕,并迎來首批參觀市民。
據展廳工作人員介紹,上海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展示中心位于普陀區普善路606號,展示總面積528平方米,包括酌水知源、水滴石穿、樂水爭先、逆水行舟、科學治水、卓越興水六個部分。展館利用數字展陳手段,為參觀者提供排水科普知識和互動體驗。
記者看到,在“水滴石穿”部分,是一條長長的“歷史走廊”,在這里參觀者可以了解上海排水經歷了多次體制、費制改革。從1921年亞洲第一座污水處理廠——北區污水處理廠在上海破土動工,上海污水處理事業由此拉開序幕;1987年3月的部分,貼著一張特殊的營業執照,背后述說的則是當時經上海市人民政府同意,為推進上海市合流污水治理一期工程的建設,成立了“上海市城市排水公司”;2016年3月起,上海停止排水設施使用費的征收,開征污水處理費,結束了排水費經營性收費的歷史……每一次改革,都是上海排水革故鼎新的生動實踐。

圖說:在“水滴石穿”部分,是一條長長的“歷史走廊”
“排水公司和污水處理廠是上下游的關系,也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展廳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末端污水處理廠是處理污水的,而排水公司是收集生活和工業的污水,再通過地下管道向污水處理廠輸送。在展廳的“全感知平臺”、“排水調度數字孿生體”,參觀者就可以看到上海接近三萬公里的地下水管廊綿延阡陌,它們與一座座泵站堡壘,構成了城市的地下“水長城”。而一組組數據將全市各條管線、各個泵站的生產運行狀態緊密關聯,實現了從上游到末端全鏈路的廠、站、網、池等城市排水設施的一體化、精細化、數字化、智慧化調度,讓這座地下水長城真正“活了起來”。

圖說:在展廳與展廳之間,還設置了一個面積不大的戶外展區
在展廳與展廳之間,還設置了一個面積不大的戶外展區。“這個戶外展區表面看就是一個小花園,但其實別有洞天。”展廳工作人員說,我們在土壤中鋪設了一些海綿城市的裝置,可以收集雨水,達到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等功能,來實現雨水綜合利用的目標。
來源: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