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張家口市生態環境局持續強化以數字化引領生態環境治理,采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深入挖掘、融合應用生態環境數據,構建智慧高效的環境管理信息化體系,全面提升生態環境治理的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日前,張家口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就張家口市智慧環保數字化應用場景建設情況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問:張家口市智慧環保建設目標和思路是什么? 張家口市生態環境局負責人:“數字張家口”建設對生態環境領域數字化應用場景建設指明了目標任務:加快構建智慧高效的生態環境信息化體系,持續推進生態環境智慧管理平臺建設,綜合開發利用環境保護、自然資源、水利、林草、氣象等數據資源,運用數字技術推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提升生態環境風險防控能力和決策指揮能力,支撐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服務高質量發展。
張家口市生態環境局謀劃和推進智慧環保建設緊緊圍繞“數字張家口”建設目標任務,以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賦能生態環境治理。開展智慧環保數字化應用場景建設是落實“數字張家口”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的決策部署,推進政府數字化轉型的重要舉措,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是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數字技術賦能生態環境治理的重要內容。智慧環保數字化應用場景建設思路是以支撐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現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為目標,依托生態環境全要素感知監測網絡建設,構建“一張網+一中心+N場景應用”的總體架構,通過夯實環境數據基礎和打造智慧高效的生態環境數字化治理體系,提升生態環境監管能力和現代化治理水平。
問:張家口市生態環境局在推進智慧環保建設上做了哪些具體工作? 張家口市生態環境局負責人:智慧環保是一種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可持續化的環境保護方式,數字技術在生態環境領域的運用不僅可以實時獲取城市空氣質量、流域水環境質量數據,還可以實現精準識別、及時追蹤環境問題,為科學保護、系統治理提供支撐,助力推動綠色協同發展。近幾年,張家口市生態環境局通過不斷完善監測感知網絡、持續優化數字化中心和有效拓展應用場景來加快推動生態環境數字化治理體系建設。
一是構建了“一張網”,即構建了區域一體化生態環境全要素感知網絡。依托環境地理信息技術,充分利用物聯網、走航車、無人機、衛星遙感等信息技術,構建環境質量、固定污染源、移動源、汽修單位等全方位、多層次、全要素全景展示的生態環境一體化感知監測網絡。目前,已通過物聯網實時接入全市242個空氣自動站、地表水自動站11個、283家工業企業、275個建筑工地、276個秸稈焚燒火點、488個餐飲油煙、51個黑煙抓拍點和537家工業企業分表計電在線監控,充分發揮“一張網”直觀研判預警、及時指揮調度的作用,有效提升大氣環境精細化管控水平。
二是建設了“一中心”,即建成了推動可視化場景開發應用的生態環境“智慧大腦”。在不斷完善環境治理數字化體征信息的基礎上,整合環境業務管理、執法等信息,建設生態環境數字化資源中心。通過數據匯聚、治理、共享,打造集“資源匯聚、創新管理、統籌調度”的生態大腦,支持共享共用、場景應用和業務協同。
在數據資源匯聚方面:主要是通過大數據技術收集海量數據,整合生態環境領域監測感知和業務管理等信息,夯實數據基礎,可視化感知環境質量現狀、污染源動態和業務流程,實現環境數據全流通、指揮決策全智能,為生態環境綜合研判、預報預警和污染溯源提供數據支撐。
在數據創新管理方面:主要是針對生態環境領域方面的綜合治理和風險防控,將各子系統形成的數據產品均回流至數據資源中心,通過虛擬化、云計算技術促進數據資源按業務需求改造、新建或重新整合,實現數據靈活配置、業務創新和流程重塑,促進生態環境數字化場景應用。
在數據智慧應用方面:主要是采用人工智能技術協助環境治理,人工智能技術則通過學習模擬人類專家致使固化成算法,通過建立模型、融合分析等方式,分析出環境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及時預警研判和統籌調度的機制體系,為環境決策提供技術支撐。
目前,張家口市生態環境局環境數據數字化資源中心整合了13類環境業務,共32個管理系統數據,總資產815G,累計共享數據3.3億條,實現環境監測和業務數據的資產化管理。
三是創建“N場景應用”,有效拓展了智慧環保數字化應用場景建設。針對生態環境領域方面的綜合治理和風險防控,通過數據治理、集成創新業務管理方式,有序推進大氣、水、土、污染源、固體廢物、放射源等智慧管理。目前已完善了大氣、水、土、污染源、固廢等環境要素閉環管控流程,實現了大氣、水、土環境質量分析、溯源、調度,為推進環境治理體系現代化打下堅實基礎。
四是健全了機制體系建設,在推進生態環境協同共治方面發揮積極作用。首先,建成了覆蓋市、縣兩級系統化、標準化、高效化的指揮管理體系,執行24小時值班值守運行機制,堅持環境問題實時發現與交辦、及時接收與處置,按期反饋與整改,提升全市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保障能力,今年以來,已通過指揮管理體系線上調度處置各類大氣環境問題線索30607條。其次,圍繞《“十四五”時期京津冀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合作框架協議》《蒙晉冀(烏大張)長城金三角合作區生態環境治理合作框架協議》,聚焦大氣、水環境聯保聯治等重點領域,持續深化監測數據共享和聯合執法協作機制,推動區域生態環境治理協同共治、協同發展。
問:張家口市如何拓展生態環境領域數字化場景應用,智慧環保建設如何推動綠色發展? 張家口市生態環境局負責人:智慧環保數字化應用場景建設的實踐,能更好地應對環境問題,實現環境保護效益的最大化,同時也是推動綠色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張家口市生態環境局以數字化引領生態環境治理,通過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有機嵌入生態環境文明建設,充分釋放了數字技術在智慧化監測、智能化決策和智能化治理等方面的疊加增效,提高了生態環境監管和治理能力。
一是在大氣環境治理方面:大氣環境管理從全域監控、預警預報、追蹤溯源、指揮調度、落實整改的全過程實現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處置問題、評估問題的任務閉環管理,為解決張家口市大氣環境突出問題提供了重要途徑,助力張家口市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二是在水環境治理方面:通過超前預警和源頭管控的方式實現了流域水環境實時監控、AI識別、異常告警、水質分析、動態化預測預警、應急處置的管理,保障張家口市水質穩定達標。
三是在土壤環境治理方面:通過土壤環境管理系統對張家口市土壤地塊進行監測、評估、修復,實現土壤環境污染防治現狀分析與安全管理。
四是在污染源綜合治理方面:固定污染源建立一源一檔、數據動態更新、污染物排放監控告警、污染問題線上調度和執法;移動源建立綜合管理平臺,利用遙感、走航數據及各要素的關聯分析,提升指揮調度研判能力。
五是在環境安全方面:依托智能監控體系建設,通過固體廢物管理平臺和放射源管理平臺實現了固體廢物、放射源全生命周期精準監管,提升了環境安全監管和風險防范能力。
推進智慧環保數字化應用場景建設,能夠有效提升張家口市生態文明建設的系統性、協同性,是推動形成科學高效解決生態環境問題、拓展生態環境治理的方法和路徑。
下一步,張家口市生態環境局將持續加強生態環境大數據采集、適配、重構、共享,通過數字科技創新充分釋放生態環境治理的潛力和活力,為建設數字張家口,實現數字化賦能生態環境治理,推進張家口市綠色發展提供強勁動能。
來源:河北生態環境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