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標后出水水質從一級A標準提高至地表水準IV類標準,出水水質大幅提升,其尾水作為再生水源,全部用于河道生態補水。”近日,隨著東城南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的竣工,我市城市排水“兩個清零、一個提標”工作圓滿完成。
“兩個清零、一個提標”,即“城市建成區雨污合流管網清零、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清零、城市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提標”。歷經近兩年推進實施,我市提前2年完成省定目標,成為全省首個也是唯一一個整建制全面完成城市排水“兩個清零、一個提標”工作的地市。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印發《全省城市水務工作典型經驗》,以第一順位刊發了東營市推進“兩個清零、一個提標”做法,在全省推廣“東營經驗”。
系統謀劃,建立協同聯動工作機制 省委、省政府部署城市排水“兩個清零、一個提標”工作以來,我市堅持頂格推進,精準施策,將該項工作放在推動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的突出位置來抓,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多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成立由分管副市長為組長、市直有關部門為成員的工作專組和技術指導組,與各縣(區)結成“一對一”幫扶對子。在全省率先編制《城市排水“兩個清零、一個提標”工作實施方案》《城市雨污分流改造技術指南》。建立油地聯席會議和專題協商會議制度,探索形成了高效協同、智能聯動的“東營模式”。經驗做法納入全省推進落實“十大擴需求”重大戰略部署典型案例予以推廣。

雨污分流改造
累計投資21.3億元,新建改造雨污管道180余公里,完成1302個建筑小區雨污合流管網改造,完成全部10座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能力增加11.5萬噸/日,6條城市黑臭水體實現動態清零。
綜合施策,構建高標高效推進模式 “雖然這是地下工程,但是給我們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以前一下雨,小區路面就積水,水還很渾濁,進出都不方便。工程改造完成后,不但路平整了,而且下雨不淹了,更重要的是下水道的臭味也沒有了,居住環境明顯提升。”東營區文匯街道武裝部小區居民滿意地說。
在“兩個清零、一個提標”工作推進中,通過建立“泵站收水區域——市政道路——小區、單位”三級摸排網格,橫到邊、縱到底排查市政管網混錯接點658處、建筑小區管網混錯接點8550處。系統梳理工作任務,制定年度計劃,明晰任務清單,實現工程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責任化。堅持全民化參與,廣泛開展宣傳,發放“明白紙”,張貼“告知信”,邀請社區、物業、居民代表全程參與,充分征求群眾“金點子”“好主意”。施工中堅持分段作業,先地下后地上,合理設置施工圍擋及警示標志,最大限度減少對市民影響,嚴把進場材料關、施工質量關、檢測檢驗關,加強安全施工和管線保護,最大限度減少次生災害。科學加快施工,推行錯時、錯峰、交叉施工,邊施工邊恢復,實現了清零目標。
創新突破,探索長效運行可靠路徑

污水處理廠改造提升項目
東城南污水處理廠作為“兩個清零、一個提標”工程中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的重要內容,投資1.67億元實施工程建設,主要通過增加懸浮填料的方式對現狀初沉池及AAO生物反應池進行改造,增加CODcr及氨氮去除效率;新建反硝化生物濾池,強化脫氮工藝;新建浸沒式超濾膜車間及配套水池,應用“膜分離”技術降低水中懸浮物及總磷含量;新建120畝人工濕地,改善周邊景觀及天然水體環境;對總圖管線及電氣進行改造,新建提升泵房和巴氏計量。目前項目全部完工,出水水質大幅提升。
為推動“兩個清零、一個提標”工作順利進行,我市創新突破,采用“EPC+O”模式,統籌推進項目建設運營,推行污水管道修復非開挖施工、超磁分離水體凈化等技術,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統籌實施“五六干合排生態綜合治理”“廣利河水質提升”“中心城河湖濕地連通及入海河流水質提升”等項目,實現與城市內澇治理、水生態環境提升、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有效銜接。同步推進智慧監管,推廣應用數字孿生、BIM技術,實現城市污水收集處理風險實時感知、問題及時預警和應急智能處置。
下一步,我市將堅持建管并重,持續加強排查,長期堅持做好市政排水管網運行維護,進一步提升城市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精細化管理水平,全力做好城市排水“兩個清零、一個提標”工作“后半篇文章”。
來源:東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