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近日通過了《云南省滇池保護條例(修訂)》《云南省陽宗海保護條例(修訂)》《云南省撫仙湖保護條例(修訂)》。歷時一年半,云南省九湖保護條例新一輪修訂全面完成,意味著推動“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再到“全域聯治”“生態之治”的轉變。
云南高原湖泊位于我國西南部的云貴高原湖區,與我國的其他湖區存在顯著差異。那么,這些差異具體體現在哪里,高原湖泊特質與水生態環境聯系何在,云南高原湖泊如何更好地保護和治理?中國環境報記者對此專訪了云南省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聯合研究云南省級駐點跟蹤技術負責人陳異暉。
云南高原湖泊有哪些特質? 云貴高原演化形成的高原湖泊群,是國際上獨特的斷陷構造湖泊集中分布群,以云南九大高原湖泊為代表,又具有深水湖與淺水湖的差異、營養化進程間的差異、水質本底的差異、生態結構的差異等多樣性特征?!笆紫?,云南高原湖泊多由地質板塊擠壓構成,由此形成的深水湖水環境成層特征較為顯著?!标惍悤熡脠D片展示了九湖差異性特征,列舉了典型深水湖泊撫仙湖,“比如,撫仙湖是中國第二大深水湖,最深處達158米,隨水深存在溫躍層現象,其水化學、水生態狀況與淺水湖泊存在差異,由于溫躍層的存在,其水環境質量亦存在分層現象?!?br />
海拔高、日照長、晝夜溫差大,是云南高原湖泊的第二個特質。“云南高原湖泊普遍分布于北緯21°—30°、海拔1000—3000米的高原地區,日照長、太陽輻射強度高,九湖中瀘沽湖和程海太陽輻射強度高達6000兆焦每平方米,最低的也在5000兆焦每平方米以上,明顯高于長江中下游湖泊太陽輻射強度?!?br />
陳異暉介紹,與長江中下游湖泊相比,高原湖泊的第三個特質在于流域比小、換水周期長。如長江中下游的太湖巢湖流域換水周期以半年計,而撫仙湖卻長達100多年,高原湖泊大都是缺水型的湖泊,加之出流小或沒有出流的特征,污染物累積效應明顯。
“云南高原湖泊的第四個特質,是地形陡峭、湖濱帶脆弱。比如撫仙湖、程海這類高原湖泊,沒有湖濱帶或湖濱帶非常窄,起不到緩沖作用,相對來說生態較為脆弱。”陳異暉表示,除此之外,高原湖泊還存在蒸發量大等其他特質。
九大高原湖泊是云南高原湖泊治理的重中之重 云南高原湖泊在地質、水文、氣候等方面的特殊性,決定著治理難題,與湖泊水污染呈現出流域性、復合性、結構性、長期性的特征密切相關,污染成因復雜,污染物長期累積,水環境質量、水生態、水資源問題并存。“云南高原湖泊面臨雨季沖擊負荷大、面源溢流污染重、水生生態系統退化等問題?!标惍悤熃忉專绺咴戳饔虮刃。牒恿骶哂性唇鞫痰奶攸c,降雨來臨雨水帶著污染沖刷入河快速入湖,所以大部分污染負荷來自雨季;再如像滇池和杞麓湖等“治理型”湖泊,現階段外部污染源沒有完全切斷,依舊處于富營養化狀態,不具備生態規模化修復的條件。
陳異暉表示,高原湖泊的治理任重道遠,九大高原湖泊是支撐云南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流域面積僅占全省面積的2%左右,卻承載著全省11%左右人口的生產生活,創造云南省20%以上的GDP,湖泊的開發利用程度比較高。所以,保護九大高原湖泊是云南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中之重。云南是長江經濟帶11省(市)之一,是長江上游的重要水源涵養地和生態安全屏障。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中的滇池、程海、瀘沽湖等湖泊是長江流域的重要生態功能區,高原湖泊保護治理是云南省爭當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重要環節和攻堅任務,也是長江流域生態保護修復的重要任務。
云南省在長江保護修復聯合研究駐點跟蹤技術幫扶中總體考慮,在高原湖泊保護治理方面以“先控源截污,后生境改善,再恢復生態系統,水土資源綜合調控”治理策略,具體研究、分類施策,針對長江流域的重點湖泊:程海氟化物精準溯源、洱海和滇池汛期污染強度分析應用、洱海水生態健康評估等關鍵問題開展研究,著力解決突出的水生態環境問題,充分發揮科學研究與行政管理深度融合的“邊研究、邊產出、邊應用、邊反饋、邊完善”工作模式,為云南省湖泊污染防治攻堅科學決策與精準施策添磚加瓦,助力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
九大高原湖泊保護治理有哪些實踐案例? 近年來,云南多舉措全力推進湖泊生態保護治理,其中都有哪些實踐探索?根據云南高原湖泊特質,陳異暉介紹了針對性的措施及相應的案例。
基于流域比小、湖濱帶脆弱等特質,九湖保護首先進行了空間管控,從源頭治理的思路出發,運用“反規劃”路徑,先規劃不做什么,再規劃做什么,想清楚之前先不開發,提出“兩線三區”理念,統一劃分生態保護核心區、生態保護緩沖區、綠色發展區。
“兩線三區”可以說是云南治理高原湖泊空間管控策略的生動實踐。2021年,在撫仙湖開展示范,得到云南省委、省政府認可,開展了其他九大高原湖泊“兩線三區”重新劃定,并修訂納入新的九湖保護條例。九湖國土空間保護與科學利用規劃、保護條例新一輪修訂等全面完成,推動“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再到“全域聯治”“生態之治”轉變。
“以‘流域之治’結合高原湖泊缺水等特征,我們對不同湖泊流域深入研究,精準制定策略。相對傳統的治理方式,針對撫仙湖入湖河流眾多的實際情況,我們用LSPC陸域模型將撫仙湖流域分成若干子流域,再根據流域水文與污染物遷移變化劃分為若干水文響應單元,進一步結合水質、水量核算驗證,篩選出主要子流域,核算子流域污染負荷?!标惍悤熃榻B,“用模型分析污染物削減的相應變化,基于此提出目標要求,再將目標要求分配到各個流域,精準設定目標,實施與之相應的措施。”
因流域比小、地形陡峭等因素,高原湖泊面臨的一個難題是沖擊負荷防控,那針對這個問題又該如何精準施策?陳異暉解釋道,“‘沖擊負荷’是我們‘發明’的一個新詞,形象描述汛期污染強度大、面廣、隨機性強的特征,我們重點針對汛期開展工作,并且把初期雨水的處理和農田灌溉回用水結合起來。比如在撫仙湖北岸,把農田排灌水收集到調蓄空間,初期雨水入調蓄帶,然后將初期雨水、回灌水、排灌水等與中水系統打通,再根據蓄水量選擇蓄水去向,這一綜合防控模式,幫助實現流域內‘灰水’循環利用、清水入湖。”
前面提到,九湖流域以云南省2%的國土面積,創造了20%以上的GDP,九湖流域經濟發展壓力大,發展的同時,保護壓力伴隨的經濟壓力亦非常大。陳異暉談到,目前,水污染治理技術已非常豐富,但是如何把已有技術應用到正確的地方,缺乏把正確資源用來支持正確的方法的政策,所以促使我們把這個研究的眼光轉向社會層面,轉向政策層面,轉向環境經濟層面,由此引發了我們對GEP這類工作興趣跟探索。
陳異暉表示,結合國家《關于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意見》精神,云南省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編撰上報《我省開展九大高原湖泊GEP核算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對策建議》,推動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結果應用,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這就有了我今天分享的第四個實踐案例——九湖生態資產保值增值。面對保護和發展的矛盾,進行九湖流域生態產品價值(GEP)核算是一個突破點?!?br />
“云南省九湖流域GEP核算體系充分反映九湖流域生態系統多樣、環境過程復雜、社會經濟服務功能豐富的特點,確定了35個指標。通過九湖流域GEP核算,我們了解到九湖流域生態資產本底質量好,生態產品供給能力強,根據各個湖泊特色分析,每個湖泊的生態服務功能也各不相同,以物質產品提質增效為主導,將核算結果應用于星云湖、杞麓湖、異龍湖價值實現;以生態調節服務轉化變現為主導,將核算結果應用于洱海、撫仙湖、程海價值實現;以生態文化服務維持創新為主導,將核算結果應用于滇池、陽宗海、瀘沽湖價值實現。我們期待九湖流域生態資產能盡早實現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變,并將長久為之努力?!标惍悤熣f。
來源:中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