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網為何嚴重破損或缺失?建筑垃圾為何長期非法傾倒?設施建成后為何“吃不飽”甚至“曬太陽”?
日前,中國環境報記者跟隨中央第三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以下簡稱督察組)進駐海南省,發現海南省一些地方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不力,造成生態環境破壞,與自由貿易港發展要求不相匹配。
環境基礎設施是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的基礎保障。記者調查發現,海南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運行出現的上述問題,主要原因是過去不正確的發展理念和政績觀帶來較多歷史欠賬,有關部門和部分市縣重視不夠,難題不愿觸碰。
生活污水基礎設施建設短板突出 在海南省有句民諺:“插根扁擔就能活。”
得天獨厚的地域生態優勢和自然資源稟賦,吸引了大批“候鳥”安家落戶,也刺激了海南省過度且無序地開發房地產,直接造成了城鎮生活污水收集管網建設缺乏統籌協調和統一規劃。
2017年12月,海南省要求城鎮污水管道未能鋪設到位的,應暫緩供應房地產開發建設用地。但在實際工作中,建設用地審批部門與排水管理部門工作脫節,導致這項要求“基本未得到落實”。
記者查閱相關資料,三亞市2018年以來共審批92宗房地產地塊,其中審批時管網未鋪設到位的就有71宗。
2019年印發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實施方案》對加強環境基礎設施作出了明確部署,但這些部署被遲遲拖延。記者了解到,目前全省城鎮生活污水收集不到位問題仍未得到根本解決,鄉鎮和農村污水處理設施覆蓋率均不足50%,污水收集率更低。
“過去全省基礎設施欠賬太大。”海口市一位領導干部直言,“僅海口市老城區15年以上的管道就占比50%以上,很多地方雨污分流做得不徹底,局部地區污水管網都沒有。”
基礎設施建設除了歷史欠賬大,也離不開“工作拖拉散漫”。據介紹,目前海口市約30平方公里的老城區未實現雨污分流,城市內澇、內河湖雨天污水溢流現象突出。
記者了解到,由于城鎮生活污水收集處理不到位,城市內河(湖)和黑臭水體整治效果反復。2021年以來,全省納入監測的88個城鎮內河(湖)水體,48條水質頻繁超標。
“我們也分析水的問題,這兩年一直高度關注城區幾條河流治理,但水質在旱季和雨季并不太穩定。”這名領導干部表示。
記者調查發現,海南省一些房地產項目自建自營的污水處理設施大多運行不正常、監管不到位。目前全省仍有249個房地產項目通過自建污水處理設施處理污水,普遍存在亂排亂放問題。
在陵水縣,當地群眾反映,世知度假小區污水主要處理設施已不見蹤影,生活污水從化糞池外溢滲排。在海口市和瓊海市,也存在污水處理設施出水氨氮濃度過高的問題。
管理粗放的建筑垃圾污染地下水 “水污染防治能力基礎仍然薄弱”是海南省大多數領導干部指出的全省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但如何解決城鎮污水處理工作嚴重滯后的問題,不少人又表示“壓力太大”。
記者在海口市走訪時發現,有些老城區需要扒開重新鋪設管網,實施起來難度很大。
“過去城中村建的密密麻麻,拆也拆不動,搬也搬不動。”海口市一位干部向記者抱怨,“現在有80多個城中村,急需改造的有50多個,我們壓力非常大。”
隨著城中村改造和房地產開發,近年來,海口市建筑垃圾產生量逐年上升,由于規劃缺失,管理不當,收集貯存轉運體系建設滯后,亂堆亂埋現象普遍。
早在2021年,海口市政府先后召開3次專題會推進建筑垃圾收集貯存轉運體系建設,要求2021年底前各區至少分別建成1座轉運調配場,但相關工作毫無進展。2023年8月,海口市再次召開專題會議,要求年底完成任務。2023年10月,又將完成時限推遲到2024年6月底,工作一拖再拖。近年來,海口市有關部門累計下達20次督辦函,均成一紙空文。截至此次督察進駐,海口市仍未建成1座轉運調配場。
記者了解到,違法違規傾倒建筑垃圾,不僅侵占了農用地和部分河道,甚至還與生活垃圾混堆。
在海口市秀英區蒼英村內,違法傾倒填埋8.6萬立方米混雜生活垃圾的建筑垃圾,占用土地31.26畝,其中林地24.96畝。現場開挖后發現,填埋的垃圾已發黑發臭,對區域7個不同點位地下水進行采樣監測的結果顯示,“地下水均已受到污染”。
據介紹,海南省的“無廢城市”建設剛剛起步,建筑垃圾處理仍有問題堵點,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僅為32%。
當地知情人士向記者坦言:“海南省的水環境質量甚至還比不上內陸一些省份,近幾年也做了很多努力,但就是穩定不了。”
一方面是生活污水收集處理不到位,一方面是建筑垃圾管理粗放污染地下水環境。海南省的水污染治理,看似在治理“面子”,實則是要在“里子”上下功夫。
對于國家的明文規定,海南省無論是政府還是有關部門都是一拖再拖,最終導致“新舊賬”越積越多,水污染問題遲遲無法解決,群眾反映強烈。
“上熱中溫下冷”的困境難擺脫 海南省承擔建設自由貿易港的重任,對外形象尤為重要。然而,一些干部表示,在建設自由貿易港過程中,海南省總會面臨“上熱中溫下冷”的困境。
在一些基層干部心中,覺得海南生態本底好,生態環境保護意識不太強,上下之間還有些落差。
2022年,海南省以水環境綜合治理為突破口,系統推進治污水、保供水、排澇水、防洪水、抓節水、優海水6項工作,即“六水共治”攻堅戰。
這場“五年省控國控斷面全部達標”的系統治水攻堅戰,盡管在前兩年取得成效,但工作落實機制上還存在不足。不少領導干部反映,一些市縣和部門協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機制不健全,工作溝通協調不夠,存在“文對文”空轉,推諉扯皮、擱置問題的現象。
“有的部門對‘管行業要管環保’理念認識不夠,覺得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是生態環境部門的事情,對于落實本部門生態環境保護監督管理態度不夠堅決、行動拖延。”一位海南省生態環境部門的干部告訴記者。
盡管過去兩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對海南省環境基礎設施提出整改要求,但根據督察反饋情況,當地依然對推進整改任務艱巨性、緊迫性和復雜性認識不足,在落實整改工作中仍存在“等靠要”“一陣風”心理,習慣于提困難、講客觀,沒有開動腦筋想辦法。
海南省曾要求2020年完成133個污水處理項目,但按期完成的僅50個,截至目前仍有10個未完成。2021年6月,海口市制定秀英區蒼英村內掩埋的建筑垃圾問題整改方案,但當地僅清理表層建筑垃圾后即上報完成整改,此后又堆填大量建筑垃圾。
受訪專家告訴記者,海南省還是對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任務落實缺乏系統謀劃,“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加之常態化監管不力,致使整改效果不佳,甚至出現問題反彈。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有的市縣和部門存在畏難情緒,整改決心不徹底,對一些牽涉面廣、處理難度大、利益糾葛復雜的問題,落實力度不足,工作被動,缺乏動真碰硬、壯士斷腕的勇氣。
海南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問題是過去數十年粗放發展累積的結果,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的確需要過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實現生態環境質量的根本扭轉還需付出長期艱苦努力。
“海南省小,財力弱,治水問題確實挺難。”海南省一名領導干部告訴記者,一頭關乎環境保護,一頭關乎群眾切身利益,情況復雜、任務艱巨,在治水上還需要充分調動社會資本參與的積極性。
來源:中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