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湖之省”要如何保護湖泊、發揮水優勢?1月16日,湖北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解讀《關于加強湖泊綜合治理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明確,實施湖泊岸線治理、截污控污、生態修復、水系連通、數字建設等五大重點任務,以系統解決全省湖泊保護綜合治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全面推動全省湖泊保護治理提檔升級,以高品質湖泊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
系統推進湖泊綜合治理
湖北省水利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湖北省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譽,納入省湖泊保護名錄的湖泊共有755個、水域面積2707平方公里。作為江河水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湖泊是長江流域的重要生態屏障,也是湖北優勢突出的重要戰略資源。
然而,與河流相比,湖泊生態特殊,水域較為封閉,水體流動相對緩慢,水體交換周期長,自我修復能力弱,生態平衡易受到自然和人類活動的影響。
《意見》的出臺,目的是總體系統解決湖北省湖泊保護綜合治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全面建成湖長責任體系,有效發揮湖泊防洪等功能,明顯改善湖泊水生態環境,營造全社會更加濃厚的愛湖護湖氛圍,以高品質湖泊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有力保障流域綜合治理落地見效。
《意見》部署了強化湖泊岸線治理、加強湖泊截污控污、推進湖泊生態修復、實施河湖水系連通、開展數字湖泊建設等五大重點任務,統籌推進湖泊綜合治理。
在強化湖泊岸線治理上,要補齊湖泊防洪治澇工程短板,對長湖、斧頭湖等重點湖泊堤防開展加高加固達標建設,加強四湖片區、梁子湖流域、斧頭湖流域等重點易澇區域外排能力建設;加強湖泊形態保護,有效保障湖泊形態穩定。
在加強湖泊截污控污上,要開展入湖排污口排查整治,建立完善入湖排污口“一口一檔”,實行“一口一策”分類管理。加快城市湖泊污染治理,推進農村湖泊面源污染治理。開展重點湖泊流域內畜禽養殖污染防治,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以水系為脈絡,探索“流域+”產業發展模式。
在推進湖泊生態修復方面,實施湖泊水生植被恢復工程,加強洪湖、梁子湖等重要湖泊濕地的保護與修復,穩步恢復湖泊生態功能。開展湖泊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推進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控制入湖面源污染,共同締造生態湖泊、和美鄉村。
在實施河湖水系連通方面,按照“荊楚安瀾”現代水網建設規劃,結合湖泊水系分布,以長湖、洪湖、斧頭湖等重要湖泊為結點,加快實施四湖、荊南四河、鄂東五河、鄂東南和漢江下游等五個片區河湖庫水系連通工程,構建“互連互通、活水通暢、聯調聯控”的河湖連通格局,增強湖泊水體流動性和水環境承載能力。
開展出入湖河渠整治。同時還將開展數字湖泊建設,開展湖泊水質分級監測管理,強化水生態環境質量定期監測和信息公開;加強重要湖泊水情、雨情、工情監測等信息采集,提升湖泊監測覆蓋率和水平;圍繞湖泊水域岸線管理和水污染防治等開展智能應用建設,提高重點湖泊智慧化管理水平。
五大湖泊還湖245平方公里
湖北省水利廳相關負責人在發布會上介紹,近年來,湖北省圍繞貫徹新發展理念,全力提升湖泊防洪排澇能力;開展斧頭湖、梁子湖、洪湖、汈汊湖、長湖五大湖泊退垸(田、漁)還湖,共計還湖245平方公里;全面取締網箱養殖;綜合運用截污治污、江湖連通、河湖清淤、湖水置換等措施,實施了一批湖泊水生態環境治理與生態修復工程。
據介紹,《關于加強湖泊綜合治理的指導意見》出臺后,湖北省水利廳迅速會同省直有關部門,印發了《湖北省湖泊綜合治理試點工作方案》和《關于加強湖泊綜合治理的指導意見重點任務分工方案》。選取黃石磁湖、孝感王母湖、宜昌陶家湖、天門華嚴湖、咸寧章家湖等5個綜合治理省級試點湖泊,現正在開展湖泊綜合治理試點項目總體實施方案編制工作,同步推進相關工程建設。同時,實施湖泊岸線治理項目,推進斧頭湖等重要湖泊堤防加固項目前期工作及涉湖工程建設,并圍繞“水閘安全鑒定、管理和保護范圍劃定、標準化創建”三個方面,加強涉湖閘站規范管理,開展重點涉湖閘站工程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整治。
濕地方面,湖北省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局以強化濕地保護修復為抓手,助力推進全省湖泊綜合治理工作。力爭到2025年,湖北濕地保有量持續穩定,修復退化濕地10萬畝以上。
據了解,根據《意見》的規劃,通過治理,近期(2026年)實現湖泊岸線穩固、形態穩定、面積不萎縮,省控湖泊入湖污染物總量得到有效控制、水質穩中有升;遠期(2035年)實現湖泊功能全面提升、水環境根本好轉、水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基本達到安全、健康、智慧、靈秀湖泊的目標。
湖北省林業局指導編制重要濕地修復方案,謀劃長江中游湖泊群濕地等一批濕地修復系列工程,定期開展濕地動態監測,穩步提升濕地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聚焦“生態美、產業強、百姓富”目標,把濕地保護與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銜接,持續打造一批濕地“打卡點”,促進濕地成為全民共享的綠色空間。
來源:長江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