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橫流、蚊蠅滋生、臭氣熏天,部分地方出現“黑水塘”“臭水溝”……農村黑臭水體成為農村居民房前屋后的煩心事。為解決這一家門口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重慶結合山區庫區、山地丘陵的特點,提出到2025年底實現農村黑臭水體“全面清零、全域創建、長制久清”總目標。1月16日,重慶市農村黑臭水體清零區縣創建暨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現場推進會在北碚區召開,旨在以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為小切口,著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大場景”,高水平建設巴渝和美鄉村。
“臭水庫”正在嬗變成“美麗湖” 油坊河是黑水灘河一級支流,流經靜觀鎮、水土街道、復興街道,最終匯入嘉陵江。此前,由于沿線場鎮污水收集系統不完善、雨污管網錯接、局部雨污合流以及沿岸種植養殖污染、河道底泥釋放等,油坊河有2000米左右水體常年出現水體黑臭、泡沫滋生等現象。油坊河末端因農業灌溉筑壩蓄水形成的湖庫,也隨著城鎮化不斷發展,上游生產、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加,造成水體富營養化、發黑發臭。
為給油坊河“刮骨療毒”,北碚區全面啟動了油坊河流域治理。采取前端截污控源、河道清淤疏浚、沿岸建設生態緩沖帶、生態濕地等措施實施有效治理,“監測顯示,油坊河水質已經從劣Ⅴ類提升至Ⅴ類,后期生態修復后將全面消除黑臭,預期水質將提升至準Ⅳ類。”北碚區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春燕介紹。
而在油坊河末端湖庫,北碚區將湖庫尾端、油坊河入庫段規劃為生態修復區。根據河流水系、岸線分布情況,將生態修復區劃分為陸域環境改善區和水域環境修復區,通過水體生態修復、陸域環境改善,提高水環境質量。“比如,在水深不超過1.5米的區域培植水下森林,并在沿岸建設生態緩沖帶,削減入河種植養殖污染負荷,透明度有望達到1.2米。”該負責人介紹,目前,油坊河末端已完成部分內源清淤工作,淤泥就地回用于生態濕地建設。
油坊河末端湖庫有個好聽的名字:“美麗湖”。這既是對該湖庫的美好期許,更是北碚區立下的“軍令狀”。“我們相信,經過綜合整治后,此處群眾的人居環境將得到顯著提升,房屋也將變成‘湖景房’。隨著環境的持續改善,游玩市民增多,居民也可以發展旅游業,打造農家樂、鄉村民宿等本土產業,真正地讓鄉村顏值變產值。”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一鍵開啟資源化“智用”模式 “房前屋后”的“小事”解決了,要杜絕清水返“黑”,鞏固黑臭水體治理成果,北碚區從源頭入手,解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進一步推動農村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
2021年5月,北碚區靜觀鎮素心村建成投用3套集中污水處理設施、1套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和1套資源化利用設施,日處理能力150立方米,有效解決了素心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問題。
而北碚區靜觀鎮素心村黃家灣居民點已實現了資源化“智用”模式。該居民點生活污水管網覆蓋率約90%。資源化利用前,居民生活污水經化糞池處理后排放,在居民點房前屋后形成黑臭。
“黃家灣居民點人口集中,土地充足,居民將生活污水轉移至菜地、農田,作為肥料進行資源化利用的意愿充足。”王春燕向記者介紹說,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出現了勞動力不足的問題,農村生活污水作為廢料進行還田還土的傳統方式逐漸被化肥代替,農村生活污水難以有效及時利用,在居民點周邊形成黑臭溝渠。
“黃家灣居民點資源化利用設施通過對農村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再采用噴灌的方式還田還地,打通農村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最后100米,達到節省人力、及時利用水肥的目的。”王春燕表示,該模式還配套了自動化控制系統,可通過手機APP自由選擇對居民影響最小的時段進行澆灌,突出了因地制宜、就地就近、智管智用、生態循環的治理原則。
錨定農村黑臭水體清零目標,建立長效機制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加強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作出重大戰略部署。2023年7月,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要求,今后5年要基本消除城鄉黑臭水體并形成長效機制。11月,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規劃自然資源局、市住房城鄉建委、市城市管理局、市水利局、市農業農村委、市鄉村振興局、市供銷合作總社12個部門聯合印發《重慶市農村黑臭水體清零區縣創建工作方案》,提出按照“以創促干、以獎促治、動態清零”工作思路,全域全面推進農村黑臭水體治清零區縣創建,推動解決農村突出水環境問題。
朝著目標奮進,重慶針對農村黑臭水體“問題在水里、根源在岸上”這個特征,開始因地制宜、綜合施策。在永川區,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態修復等措施,小竹溪大碑段、衛星湖街道水花基地實現河水清澈、花香四溢。在梁平區,探索實踐“5653”工作法,新盛鎮涵洞外小河溝實現水清岸綠、群眾滿意。在涪陵區,結合農業生產需求,采取集中資源化利用模式,有效解決大范圍、長距離用水用肥等問題……
截至目前,重慶市39個涉農區縣(渝中區、兩江新區除外)共排查建檔農村黑臭水體1102個(條、段)、面積280余萬平方米。通過前期國家試點,初步探索了治理方法和路徑,累計完成54個(條、段)水體治理,消除黑臭面積31余萬平方米。已建成農村生活污水集中處理設施1700余座,處理能力17.8萬噸/天,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持續提升。
重慶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在重慶全市范圍內開展農村黑臭水體清零區縣創建工作,并實施深化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行動。各區縣、市級相關部門要錨定清零目標不動搖,堅決打好農村黑臭水體治理這場硬仗。堅持標本兼治,統籌岸上—岸邊—水里,既要實現水體短期內消黑除臭,又要徹底根治相關污染源,確保長制久清。堅持精準治理,按照“一水一策”要求,針對性采取截污控源、清淤疏浚、水網連通、生態修復等一種或多種治理措施。堅持分類治理,根據農村生活、農業生產、工業污染源等屬性,實施農村黑臭水體清淤疏浚、鄉鎮污水治理提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規模畜禽養殖污染治理、水產養殖尾水治理、種植業面源污染治理、小微企業排污監管、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治理、美麗幸福河湖建設“九大行動”,系統解決農村突出水環境問題,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助力巴渝和美鄉村和美麗重慶建設,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市域范例。
來源:中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