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季度園區板塊排水設施維護管理考核月度得分
日前召開的南京市兩會明確,將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著力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在縱深推進長江大保護的征程中,18條省控入江支流水質保持優良。
實現這一目標,排水設施的維護管理是重要內容之一,其不僅事關城市水環境、水生態和城市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更事關城市防汛排澇的安全韌性。近年來,我市在排水及設施管護中,始終緊扣“精細”二字發力,推動相關管理工作水平的不斷提升。
加強源頭管控,排水戶迎來新一輪精細分級分類
污染在水里,根子在岸上。進一步管好岸上的排水,市水務設施管理中心正牽頭開展排水戶分級分類試點工作,以綜合運用先進科技手段和信息技術,施行“線上+線下”精細化監管。
“2016年,我市開始針對排水管理進行分類分級。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當年的分類相對粗放,已適應不了當下的管理要求。例如,將一些非重點排水戶納入了重點排水戶,將一些對管網幾無影響排水戶當作了一般排水戶,導致了日常巡查管理效率低下;另外,當年分類分級管理時,很多業態未能完全覆蓋,且面對不同類型,管控措施區別也不大。例如,寵物醫院類型未在考慮之列,但其日常經營中會有特殊污水產生,對排水管網產生了影響。”市水務設施管理中心排水管理科科長趙小云介紹,除了當年分類分級管理辦法適應不了當下排水管理要求,住建部最新修正的《城鎮污水排入排水管網許可管理辦法》也明確提出了對排水戶實行分級分類管理的新要求。此番試點,主要依據排水戶的排水行為、排水量、主要污染物等進行更準確劃分,分類施策,突出重點,加強排水源頭管控,全面提升城市排水管理規范化、精細化水平。
“在綜合考量市智慧水務排水戶監管平臺和鼓樓智慧水務系統排水戶數據資源優勢,并結合各區實際情況后,選取鼓樓區作為先行先試區域。”趙小云告訴記者,經多輪研討,以外金川河、西北護城河流域和中保河流域兩大區域展開了本輪試點,這兩大流域已經完成了雨污分流,且排水戶底數清、類型全面。
鼓樓區水務設施綜合養護中心副主任楊正江介紹,試點過程中,該區以市水務設施管理中心提供的南京市排水戶分級分類標準(初稿)為基礎,結合2個試點區域排水戶的實際情況,最終以排水量、經營面積、污染因子等作為明確排水戶重點、一般、備案的三種分級界限,同時以排水戶經營性質明確二十個行業分類內容。以中保河流域為例,流域內的排水戶共計148戶,其中:重點排水戶5戶,一般排水戶60戶,備案排水戶83戶。依據新的二十個行業類型分類初步可分為:餐飲類(44戶)、醫療衛生類(3戶)、汽車服務類(3戶)……
“結合試點片區實際,按照新的分級分類標準,對排水許可證編碼、排水戶分級分類、檢查頻次等內容做了相應的調整。”楊正江舉例告訴記者,此前,對重點排水戶巡查檢查頻次要求為半年應至少覆蓋一次;一般排水戶則是采取抽查方式,每年抽查比例不少于20%;此輪試點中,對于重點排水戶的巡查頻次確定為每月不少于1次,汛期每月不少于2次;對于有基坑排水的建設工地類排水戶每月不少于2次,其他工地每月不少于1次;一般排水戶則是每年至少巡查一次;備案排水戶實行免打擾管理,異常即查,無事不擾。
為實行“線上+線下”的精細化監管,試點推進過程中,鼓樓區還按照新的分級分類標準,在鼓樓智慧水務排水監管子系統基礎上,進行了排水證號編碼、排水戶分級分類、行業劃分、檢查頻次等功能開發,可以在線進行排水戶分級分類統計、二維碼掃碼檢查打卡、問題上報處置反饋等。同時可根據各種分級分類條件進行查詢。另外,還以圖表形式分類統計試驗區內排水戶占比情況、不同級別類型的排水戶實際檢查頻次情況等。
高效管護暗涵,巡查、監測等確立“新標準”
管好排水,不僅僅是要管好從工地、企業、餐飲店等排水戶出來的水,隱埋在地下、極易藏污納垢的暗涵同樣重要。
為加強城市暗涵管理養護,提高城市暗涵規范化、標準化、精細化管養水平,近日,《南京市城市暗涵管養工作標準(試行)》正式出臺,對暗涵的日常巡查、檢測監測、設施維護、應急處置等均明確了相應的標準。
對于暗涵的日常巡查,“標準”明確,暗涵管養單位應建立日常巡查制度,對涵口及涵內水體狀況、暗涵及周邊環境、附屬設施狀況應每周巡查一次,并通過智慧水務排水監管平臺及時填報情況;巡查檢查過程中,對發現的旱天涵口排水入河、涵內積淤超標、水量水位異常、暗涵主體及附屬設施安全隱患等問題,應及時進行處置。對涉暗涵的建設項目加強監督,對違法違章行為和不文明現象應及時勸阻和制止,必要時聯合執法部門進行執法……
“標準”還明確,暗涵管養單位應每季度對暗涵內的水質、水量(流量)、水位等進行監測(一般在連續三日無雨后開展),如有必要還應對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氣體進行檢測并應建立管理檔案,將檢測結果上傳智慧水務城市排水監管平臺;對具備條件的城市暗涵設施加裝視頻監控、液位儀、流量儀、有害氣體檢測儀等設備,加強對暗涵內水位、水質、流量、有害氣體的動態在線監測。在線監測數據和傳感器信息應接入智慧水務排水監管平臺。暗涵管養責任單位每年至少應開展一次入涵排口的排查工作。
“標準”同時明確,暗涵管養單位應結合設施運行狀況,編制年度、月度管養維護計劃,對檢查井和雨水口進行清撈,對存在問題的井蓋和雨水箅進行更換,對暗涵內部漂浮物進行清理;管養單位應根據入涵排口排查情況,對排口異常情況進行溯源調查、整改,保證清水出涵;管養單位根據積淤情況,針對輕度積淤進行日常清疏,確保水流暢通、清疏出的污泥處置符合相關規范要求。城市暗涵如發現全線淤堵、排口上游錯混接或出現結構性、整體環境問題等,暗涵管養單位可申報專項,采取工程措施解決;具備條件的情況下,應對暗涵實施常態化補水或定期換水,改善涵內水質。
提升城市防汛排澇能力,水位計“值守”河道兩岸
建鄴區江心洲地區的市民發現,近幾個月來,洲上東壽水道和壽代南水道交匯處,以及葡園水道、紅光水道和長江水道交匯處等,多了“站崗”新裝置。只見河道邊約兩米的立桿上架起的長長橫桿探入河中,橫桿的最前端還有類似攝像頭裝置等。“這是水位計,在強降雨及汛期能夠實時了解河道水位變化情況。”江心洲街道水務科科長楊濤介紹,為做好城市防汛防澇工作,去年9月起,該區防辦聯合江心洲生態科技島辦、江心洲街道等現場勘查,現場商定在江心洲加裝河道水位計共計5處,其安裝于河道交匯處,能夠監測洲內21條河道水位變化情況。
據介紹,在線河道水位計由水位傳感器、太陽能供電系統、數據采集系統和數據傳輸系統等組成。其能及時、準確、自動地采集系統范圍內的水情信息,并根據不同時段、氣象條件、設備運行工況,自動完成定時測報、異常測報、增減測報等,連續監測到的水位變化數據也會實時傳輸到數據中心,供進一步處理和分析。
楊濤表示,加裝補裝在線河道水位計的建設全面提升了江心洲防汛救災工作日常調度、運行管理、安全防護等能力,“水位計的相關系統后期將連接街道的智慧防汛系統,并會接入市區防汛相關平臺,實現資源共享,加強信息互通,將有利于及時調度。”
如建鄴區一樣,我市主城多區都在推進河道水位計補裝。
“城市河道的實時水位信息對于我市防汛排澇調度、監測預警體系具有重要的數據支撐作用。目前納入主城區水務設施綜合調度的城市河道部分已安裝實時在線河道水位計,但仍有部分城市河道缺裝、少裝。”市水務設施管理中心河道管理科負責人彭西告訴記者,為盡快補全這一短板弱項,進一步提升我市防汛排澇工程調度能力,去年下半年起,我市對主城區缺裝少裝在線河道水位計的城市河道進行加裝。截至目前,建鄴區、鼓樓區、雨花臺區已安裝完畢,玄武、秦淮、棲霞等區都在加緊推進。“力爭在今年汛前全部完成加裝,屆時,可以根據水位計實時數據及時調度水閘啟閉和泵站運轉,最大限度保障汛期防汛安全。在雨后復盤時,可根據城市河道相關水位數據分析規律、固化經驗、查找問題短板,從而有針對性提出解決措施,進一步提升全市防汛應急能力。而在非汛期,可根據城市河道水位數據合理調度各水系氣盾壩、水閘等設施開度,確保城市河道景觀水位保持。”彭西表示。
來源: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