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一頭連著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一頭連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場必須要打贏的戰役。
3月9日,聊城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召開“讀懂市政府工作報告”主題新聞發布會生態資源專場,市生態環境局水生態環境科科長張震介紹了2023年全市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開展情況。
深挖“內力”,推進流域系統治理。堅持結果導向、問題導向,強力打造集“巡查、監測、監督”于一體的鏈條監管模式。一方面,運用高科技,努力提升智慧監管水平。依托“水質偵察兵”、水環境質量預報預警監控等項目,整合利用無人機巡查、視頻監控、在線監測等技術手段,構建流域“污染溯源-問題診斷-應急響應”工作機制。另一方面,下足笨功夫,常態化開展人工現場巡河檢查。緊盯夜間、雨天及節假日等特殊時段,發現違法排污問題及時開展溯源排查和跟蹤督辦。
善用“助力”,推動工作融合銜接。完善重點河流斷面、涉水企業及主要入河口、閘門監測監控體系建設,為掌握流域污染物峰值分布及水質變化趨勢分析提供第一手數據資料。堅持執法監管與監督幫扶融合,2023年度共檢查各類涉水企業800余家次。與河南省濮陽市、河北省邯鄲市建立聯動機制,開展聯合執法檢查,推行跨區域污染聯防聯控。探索實施以排污許可制為核心的綜合監管新模式,打破分工壁壘,促進各環節、各方面協同。
凝聚“合力”,提高協同聯動質效。一是建立落實涵閘聯合管控和生態基流保障機制。汛期,生態環境、水利兩部門及時互通信息,科學調度支流涵閘,減少超標水體匯入干流。枯水期,結合降雨、農灌、水位等情況,開展重點河流引調水工作,保障河道生態基礎流量。二是緊盯城市排水關口嚴防汛期水質反彈。以降低生活源指標濃度為著力點,選取對國控斷面水質影響較大的典型市政排口安裝視頻監控設施,對于發現的雨污混排、城市生活污水直排等問題,隨時開展線上會商。
2023年,聊城市14個省控以上考核斷面水質全部達到上級考核要求,連續三年消除了Ⅴ類及以下水體。徒駭河、馬頰河、衛運河水質達到歷史最優水平,南水北調聊城段、東昌湖水質穩定實現優良。國控斷面水環境質量指數列全省第5位,同比前進5個位次;改善幅度居全省第3位,同比前進2個位次;優良水體比例為90%,優于考核目標50個百分點,為全省優良水體比例提升作出了突出貢獻。
張震表示,2024年,聊城市將堅持“保水質、增顏值”的治水總體思路,即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強化日常監管,深化協同共治,在水環境質量穩步提升的基礎上,不斷提升河湖顏值水平,把內在“優”轉化為外在“美”,以海河流域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的積極成效為“六個新聊城”建設貢獻力量。
來源:齊魯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