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綿化改造后的老舊小區‘顏值’上升、功能提升,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小區綠化多了,居住環境也越來越好!”提起小區改造,隴東明珠小區的居民們贊不絕口。
近年來,平涼市崆峒區海綿城市建設效果凸顯,優美宜居的環境贏得了居民的一致好評。
“海綿城市作為一種新的城市發展理念,突破了傳統‘以排為主’的雨水管理模式,通過‘滲、滯、蓄、凈、用、排’等多種手段,實現了城市良性水循環,改善了城市生態環境。”崆峒區住建局副局長曹龍君介紹。
自2022年平涼市入選全國第二批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以來,崆峒區堅持“源頭減排、過程控制、系統治理”的建設思路,全域謀劃、系統施策,流域生態顯著改善。截至2023年底,累計實施海綿城市建設項目142個。今年,還將新增海綿城市項目48個。
“海綿城市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我們在實施過程中與城市更新深度融合,統籌地上與地下、局部與整體、設施配套與功能完善、環境景觀與空間布局,同步實施道路改造、管線配套、綠化提升、環境整治、海綿城市建設等內容,進一步補齊城市建設短板弱項,推動城市更具韻味、更有品質、更加宜居。”曹龍君介紹說,“經過兩年的實踐,逐步形成了具有平涼特色、各方高效協同的海綿城市建設思路。”
一場春雨過后,平涼活力公園內,不少市民在練習太極拳、打籃球。正在健身步道休閑散步的市民劉楊說:“這里植被綠化布局美觀,步道腳感舒適,雨后也沒有積水,每天來這里曬太陽、跑步,安逸得很!”
據了解,活力公園占地面積約130畝,全部按照海綿城市建設要求進行整體規劃。在建設過程中,崆峒區做好天然生態格局保護利用,保持部分原有地形不動,綜合應用透水鋪裝、下凹式綠地、滲井、滲管、生物滯留帶等海綿技術措施,打造出一批能吸水、蓄水、滲水、凈水的海綿體,使之成為美感內涵齊具的城市公共新空間。
面對老舊小區改造、公共設施普遍老化等治理難題,崆峒區住建部門將海綿城市建設與老舊小區改造、城市更新等工作有機結合,解決“城市病”的同時,較大程度滿足民生需求。截至目前,已改造完成碧湖家園、新科家園、世紀花園B2等30個住宅小區。
“我們將把營造山清水秀的生態環境、建設高品質的現代都市作為長期工作目標,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切實提升人居環境水平。”曹龍君說。
來源:甘肅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