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落樟青情無盡,潭空水綠意更深。2021年6月,鷹潭市成功入選全國首批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經過三年的示范建設,如今的鷹潭,已基本形成以生態河湖公園為“綠芯”,以道路沿線綠地為“綠脈”,以社區綠地為“綠點”的城市生態系統,連點成線、織網成片,正加速鋪展開海綿鷹潭的生態畫卷。
自開展示范工作以來,鷹潭市委、市政府始終以“環境得提升、城市得發展、群眾得實惠、經驗可借鑒”為目標,堅持“全域系統、污澇同治、蓄排并舉、智慧管控”的總體思路,將海綿城市建設與城市更新、棚改舊改、防洪排澇、污水處理提質增效等有機結合、系統推進,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目前,鷹潭已在全省率先完成《鷹潭市海綿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條例》立法,出臺了《鷹潭市海綿城市規劃設計審查管理若干規定》等10余項制度規范,確保有法可依,按制度辦事;同時,從398個項目中遴選出109個示范項目進行重點打造,通過現場評選,比學趕超,以點帶面,以示范帶動全市同步推進,讓城市從“面子”美到了“里子”。
完善防洪排澇體系保障城市運行安全 鷹潭市位于江西省東部偏北、江西五大河流信江的中下游,全年雨量豐沛,每年4月至7月為主汛期,洪澇災害易發多發。近年來,鷹潭市結合海綿城市示范建設,全面補齊城市防洪排澇短板,強化城區排水和調蓄能力建設,提升城市安全水平。
信江是鷹潭人民的母親河,在鷹潭市境內長度達72公里。為提升城區防洪能力,水利部門牽頭實施了中心城區段、貴溪濱江鎮段、余江段信江干堤治理和港口水閘修復、龍虎山瀘溪河生態綜合整治等工程,鞏固防洪堤43.68公里,中心城區防洪標準總體達到50年一遇,全力守護江河安瀾。
為進一步完善防洪排澇體系,鷹潭市大力實施了信江新區水系連通項目,該項目是鷹潭市打造海綿城市的核心項目,通過該項目的實施,清淤疏浚了石鼓渡河、夏家河、后源畈河、潭頭河等6條原始河道,新增行泄通道13.6公里,連通了中央生態湖、凌江水庫、婁家塘水庫、潭頭湖等7處湖庫,實現“旱時補水、平時蓄水、澇時排水”的平衡。
如今,站在信江沿岸,一泓碧水穿城過,兩岸秀美入畫來。漫步于鷹潭休閑公園,草木蔥蘢、移步易景,放眼望去,信江蜿蜒流淌,水面白鷺翱翔,一幅生機盎然的生態畫卷映入眼簾。
雨污分流改造、城市路網更新、公園綠地添彩……近年來,鷹潭市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一個個“海綿體”在城市相繼建成,有效提升了城市的防洪排澇功能,保障城市運行安全,也讓城區面貌悄然發生著變化。目前,鷹潭市通過一系列海綿化改造,中心城區新增調蓄規模115.5萬立方米,總體排澇能力達31.26立方米每秒。同時,通過在全市開展內澇積水“一點一策”專項整治,修復路面坑洼積水點152處,改善了群眾出行環境,消除了中心城區白露涵洞、西門涵洞、鷹潭市第八小學、贛東商城等15處群眾反映強烈的易澇點,中心城區排澇能力明顯提升。
改善河湖水體水質修復城市生態環境 “建設海綿城市真是大好事,以前一下雨,路上就積水,現在不積水了,路上干干爽爽好走得很?!闭劶敖ㄔO海綿城市帶來的變化,家住鷹潭市信江新區夏埠街道流洪社區的張女士深有體會。道路更清爽,城市更明亮,玉清路、石鼓渡公園等一批海綿項目功能完善、景觀優美,成為周邊居民飯后散步、親水近綠的好去處。
這是鷹潭市通過海綿城市建設,修復城市生態環境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鷹潭市針對城市部分水體水質不佳、污水收集處理效能較低的問題,堅持污澇同治,將改善城市水體水質、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作為海綿城市示范建設的重要抓手,對全市重要河流湖體和地下雨污管網進行綜合整治,使水環境污染降下去、污水收集率升上來。
問題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核心在管網。鷹潭市結合落實河湖長制和開展“清河行動”,對信江河、白露河、童家河、東川河、瀘溪河、白塔河等9條河流和虎嶺湖、龍潭湖、南湖、白馬水庫、西湖濕地等8處湖庫進行綜合整治。深入實施河湖源頭截污,溯源排查整治排口282個,建設河湖生態岸線13.84公里,并將東湖、東川河、白塔河沿河截污管搬遷上岸,實現清污分離。
經過三年的努力,鷹潭市管網修復及污水處理提質增效打了個漂亮的攻堅戰。今年一季度,鷹潭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達66.48%,較2021年提高30.1個百分點;信江新區污水處理廠進水COD濃度201毫克每升,比項目改造前提高了231%;高橋片區末端COD濃度228毫克每升,比項目改造前提高了128%。管網修復及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工作取得了階段性重大成效。污水入廠、清水入河,昔日的一潭死水變成水清岸綠的景點,“看不見”的管網變成“摸得著”的民生。
深化源頭系統改造提升城市功能品質 仲夏時節,綠意盎然。走進貴溪市花園街道貴化社區,三五成群的孩子們在瀝青路上追逐玩耍,老人們在健身廣場舒展筋骨,一幅愜意圖景展現在人們面前。該社區是一個有著近三十年歷史的老舊小區,過去小區基礎設施薄弱,地下管網老化,一到雨季經常出現水漫路面,難以下腳。通過海綿化改造,實現了雨污分流,因地制宜鋪裝透水磚、修建生態植草溝、打造下沉式綠地等,有效解決了小區積水問題;同時,增加了居民的活動空間。生活環境舊貌換新顏,小區功能與品質大幅提升,居民喜笑顏開。
這是鷹潭市在推進海綿城市示范建設中,結合城市功能與品質提升、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城市內澇治理、城市水環境改善等工作的一個縮影。
三年來,鷹潭市全面落實海綿城市建設理念,按照“上滲、中蓄、下排”的要求,嚴控施工細節,將下沉式綠地、雨水花園、透水鋪裝等各類海綿元素有機植入項目建設,有組織地削減、滯蓄、凈化雨水,讓城市會“呼吸”,生態有品質。目前,該市共實施海綿型建筑與社區項目120個。在項目建設中,鷹潭市把滿足群眾訴求擺在重要位置,圍繞補齊城市基礎設施短板、滿足群眾體育健身需求、完善市民休閑娛樂設施等方面,建設了一大批透水人行道、連通樹池、城市綠道、兒童樂園等,城市功能和品質全面提升。
鷹潭市在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示范建設期內已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和榮譽。2022年度,鷹潭市在全國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工作績效評價中獲評A檔,躋身全國先進行列,榮獲“海綿城市建設典范城市”;鷹東大道、一陽灣兩個海綿城市建設項目入選中國“全域海綿”典范項目。
歷盡天華成此景,人間萬事出艱辛。三年來,鷹潭市海綿城市建設始終堅持因地制宜、實事求是,把績效目標與當地實際結合起來,把工作要求和群眾需求結合起來,一步一個腳印扎實邁進。
來源: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