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江區阿蓬江鎮阿蓬江畔。(黔江區生態環境局供圖)
余家溝居民點位于黔江區阿蓬江鎮高磧社區3組,整個居民點房屋沿山澗而建。在余家溝的河溝旁,可以看見水面倒映著藍天白云和周邊房屋,水生植物也恢復了往日生機。
“原來這里是個臭水坑,居民隨意傾倒生活垃圾和污水,一到夏天臭氣熏天,來往的行人都繞著走。”黔江區生態環境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面對難題,黔江區生態環境局與阿蓬江鎮政府以解決問題為導向,以服務民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聯合開展黑臭水體專項治理,通過“治”“制”并舉,消除了余家溝黑臭水體。
據悉,余家溝黑臭面積約1360平方米,為推進黑臭水體“源頭治理”,通過“系統治理”與“村民自治”相結合,實施余家溝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對周邊垃圾和水溝底部原淤積的腐質淤泥等進行清淤疏浚,共計清淤約800立方米,實現源頭上截斷污染來源。同時,發動村民共建共治,落實村民議事協商機制,充分發揮黨員干部的帶頭示范作用,通過村民大會“一事一議”共商后確定項目實施主要內容,同時堅持群眾共治,鼓勵和發動群眾參與黑臭水體治理項目實施和監督。
如何長效管護實現黑臭水體“長制久清”,持續鞏固治理成效也是一個難題。當地通過落實《黔江區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營管理辦法(試行)》要求,將新建成污水處理設施日常管護納入了全區第三方技術單位統一運營,強化鎮、村屬地日常管理和部門監督管理。另外,還將該條水體納入河長監督管理范圍,定期開展巡查,同時將鞏固農村黑臭水體治理成果的環境保護要求納入當地村規民約,激發了村民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強化了自我約束和互相監督。
黔江區生態環境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在整治余家溝黑臭水體的時候,我們也非常重視發動群眾的力量,共同治理。通過召開院壩會、入戶講解等形式介紹黑臭水體對居民身體健康的危害,引導居民不要向河溝丟棄垃圾廢棄物,提高村民愛護環境的意識。另外,利用集鎮‘趕場天’,開展黑臭水體宣傳志愿服務活動,通過發放宣傳資料、紀念品,為‘河暢水清’營造濃厚氛圍。”
如今,余家溝的臭水溝已恢復成清澈的小溪,周邊的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據了解,黔江區12條農村黑臭水體中的5條已完成治理,其余正加緊推進中,力爭在2024年底全面完成消黑除臭目標,實現農村黑臭水體動態清零。
來源:重慶河長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