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小區是雨污混流常見多發區域,常規的雨污分流改造,通常都是先經過一系列的排查,確定混接位置后再就地進行改造,這種方式不僅工程開挖量多、施工周期長、對百姓生活影響大,后期依然會出現埋地雨污管道互滲、住戶管道私接等現象,并且問題點很難發現,導致混接整改易反復,成效不鞏固。銅陵市在總結以往工作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大膽創新,按基于自然的理念創新探索出一套節約、高效的雨污分流改造新路徑。
一、按“雨水地上流、污水地下走”的技術思路,實施地塊雨污分流。一是新建地塊雨水地面收集系統。對居住小區陽臺或廚房、衛生間污水私接的雨水立管,采用雨水立管上端斷接方式,將原雨水立管作為污水管,接入地下污水管網;新建雨水立管收集屋頂雨水,雨水立管下端斷接后雨水散排或導流入綠地改造后的雨水花園,溢流后雨水經地面線性排水系統轉輸,最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網。二是修復嚴重破損的地下雨污管網。梳理排查居住小區地下雨污水管網,對破損嚴重的部位進行修復,修復后地下管網全部作為污水管網,排入市政污水管網;雨水通過地面重新構建的線性排水系統收集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網。
二、實時動態監控井內雨污混流度,準確把握地塊雨污分流質量。雨污分流完成后,在與市政雨水井相連的地塊雨水連接井內設置半定量化的雨污混流監測儀,實時采集雨水井內與污水入侵相關的電導率、溫度、噪音等數據信息,通過后臺的計算分析,診斷混流情況,根據設置閾值進行實時報警,同時數據匯聚至智慧水務和城市生命線安全監管服務平臺,實現動態管控。
三、加強宣傳引導,夯實物業責任,建立地塊雨污系統長效管理機制。按照“雨水地上流、污水地下走”的技術路線實施雨污分流后,地表線性雨水系統需要物業在做好維護管理工作。一是提高公眾參與度。深入居住小區進行宣傳引導,幫助居民轉變觀念,引導其自覺參加到雨污分流系統維護和監督工作之中。二是建立物業巡檢制度。物業公司負責對地塊雨污系統進行定期巡檢,發現問題時,即時杜絕、整改或報請相關政府部門。三是落實物業管理獎懲機制。物業主管部門將居住地塊雨污系統的維護管理工作成效納入物業公司考核評比內容,形成“紅黑榜”,建立健全相應的獎懲機制。
目前,銅陵市探索建立的“雨水地上流、污水地下走”的雨污系統,經多次強降雨檢驗和日常巡查檢查,主要表現出以下優點:一是地塊尺度線性雨水排水系統的埋深淺,施工開挖量小、周期短,綜合成本低于傳統的地下式雨水管網排水系統。二是雨水排水在空間上與污水系統形成物理隔離,長時間運行都不會產生由于管道錯口、破裂等而導致的互滲現象。三是雨水系統設置在地表,可視性強,便于后期管養和發現混流問題。四是線性雨水排水系統瞬時收水能力強,強降雨時能有效減緩市政雨水管網的排水壓力。
來源:安徽省住房城鄉建設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