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清晨,微風吹向湖面,湖水中不時有魚躍出。漫步在重慶高新區張家河溝,西和村村民陳紅莉不禁感慨:“這里完全變了模樣,湖水越來越清澈,看著就高興。”
而就在不久前,張家河還是一條讓人避之不及的黑臭水體。和張家河一樣,高新區境內曾有18處農村黑臭水體,主要分布在10個鎮街的16個村(社)。“這些農村黑臭水體以中小河流、溝渠及坑塘為主,農村生活污水、養殖廢水等收集處理不到位,造成水體黑臭。”重慶高新區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說,如金鳳鎮虎峰村7社村民在其農房內養殖生豬約200頭,養殖污水直排至石家院子旁的一處坑塘中,導致水體黑臭,嚴重影響了周邊村民的正常生產生活。
為解決這一問題,重慶高新區成立專門的治理工作小組,制定了詳細的治理方案。各部門“現場辦公”,推進畜禽養殖整改,對造成水體污染的源頭進行嚴格控制。例如,在金鳳鎮虎峰村7社,針對村民養殖生豬導致水體黑臭的問題,高新區迅速完成了生豬清欄,消除了污染源。
據了解,自2023年11月啟動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工作以來,重慶高新區通過全域排查溯源,已全面完成這18處農村黑臭水體的公示并將其納入治理范圍。在控源截污的基礎上,重慶高新區采取清淤疏浚、生態修復等技術措施。如,針對虎峰村7社約1200平方米的黑臭水體實施工程治理,清理淤泥約850立方米,種植蓮藕約1000平方米,并清理了周邊垃圾;根據“一水一策”方案,在張家河溝塘體深水區域種植沉水植物約1300平方米,構建了水下生態系統,提升了水體自身凈化能力……經過近一年的努力,成功消除了水體黑臭面積12500平方米,農村水環境得到了顯著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虎溪河的變化也是高新區農村黑臭水體治理的一個縮影。半年前,這里的河水還又臟又臭,讓人避之不及。如今,得益于高新區修復了周邊4個小區受損管網,攔截污水、阻斷污染源;同時實施河床基地改良,種植水生植物,虎溪河的水質得到了明顯提升。沿河修建的人行步道成了市民休閑散步的好地方。
“為實現農村黑臭水體的長效管控,我們將建立常態管護機制,以動態清零、長制久清為目標。對完成整治并驗收的農村黑臭水體定期開展水質監測,納入巡河、查河范圍,切實鞏固和保持整治成效。同時,進一步強化部門協同聯動,形成監管合力,推動河湖長制向農村小微水體延伸,持續改善區域水生態環境質量。”重慶高新區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高新區將繼續加大治理力度,不斷完善長效管護機制,保障農村水環境持續改善,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