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水流比之前大多了,以前都要盡量避開用水高峰期,不然水壓實在上不去。”近日,家住秀洲區龍盛·右岸名邸小區5樓的居民劉阿姨打開水龍頭,瞬間傳出嘩嘩的水流聲。隨著秀洲區雁涇港路—火炬路供水管道工程的建設完成,秀洲區這片區域的居民、企業從中受益。
“這條管道全長6.95公里,流經區域分布著不少企業和居民區,用水需求非常大,原有幾根供水管道的供水能力已經趨于飽和了。”嘉興市自來水有限公司供水一分公司經理金浩亮告訴記者,此次新建管道采用了DN800的大口徑,每天可增加有效供水量約45000立方米,“項目于今年6月完成建設,趕在了用水高峰期之前,能有效提升該區域供水水壓,增加供水能力,也為后續招引企業打下了堅實基礎。”
燃氣、供水、污水、雨水等地下管網是城市的“地下動脈”。今年,新改建城市地下市政管網被列入省、市政府民生實事,嘉興全市計劃新改建燃氣管網62公里、公共供水管網38公里、生活污水管網32.2公里、雨水管網15公里。
今年梅雨季以及臺風天給嘉興帶來了大量降水,也給城市雨水管網帶來了一次考驗。在海鹽縣,作為新的海鹽縣人民醫院的配套道路,建豐路(濱海大道—城東路)在進行道路建設的同時開展雨水管網建設,既保障道路暢通,又確保排水暢通。
在水系發達的江南,雨水管網對城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嘉興持續推動城市管網建設改造,推進城市內澇治理。今年,市建設局完成建設雨水管網40.16公里,其中提標改造管網20.42公里、雨污分流改造管網20.24公里;清淤排水管網1545公里,完成增加應急抽排能力650立方米每小時;完成積水點改造工程7個,大大提高了城市排水防澇能力。
讓雨水走雨水管、污水走污水管,這是水環境治理和解決城市內澇的基本之道,污水管網可以說是雨水管網的“好搭檔”。嘉興市本級市政污水管網于2003年正式投運,從最初的人工巡查到現在的智能感知,從計劃管養到精準管養,建設水平不斷提升。“排水管道長久使用下來免不了堵塞,我們在做好常態化排水設施排查工作的基礎上,加大日常巡檢力度,加強對重點路段的預防性疏通,有效防止因管道阻塞造成的污水外溢問題。”市建設局園林市政管理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說。
作為城市的重要基礎設施,從地下延伸至居民小區的燃氣管網關系千家萬戶的用氣安全。“我們全面推進燃氣老舊管道更新改造,組織各地對正在運行的城市燃氣管道、燃氣廠站設施進行排查,已覆蓋全市1.69萬公里城市燃氣管網和140座燃氣場站。”市建設局園林市政管理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
一手抓改造,一手抓排查。嘉興已提前完成全市37個燃氣管道項目共38.44公里的存量改造任務,在全省率先完成89.17公里燃氣管網的檢驗評估工作,并明確新一輪老舊管網更新改造任務11.93公里,涉及項目9個,目前已完成改造10.34公里,完成率86.6%。
截至今年9月底,嘉興燃氣管網已完成新改建72.34公里,公共供水管網已完成新改建148公里,生活污水管網已完成新改建32.2公里,雨水管網已完成新改建60.58公里,均已提前完成全年建設任務。
來源:嘉興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