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來講,“海綿城市”就是將城市看成海綿,使城市能夠在出現洪澇時發揮吸水功能,在干旱時發揮放水功能;旨在提升城市吸收和滲透雨水的能力,利用池塘、自然水體、濕地等來儲蓄雨水,使城市徑流系數降低,減少城市的排水壓力,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應用海綿城市理念可以提高城市的儲水能力,節約水資源,提升雨水資源的利用率,有效處理因雨水過量而導致的內澇問題。為了盡早實現海綿城市,就要做到生態排水系統和自然排水系統的結合,提高城市的環保性和宜居性。現階段,很多城市對建筑進行設計時,需要關注海綿城市理念,從而提升解決城市內澇問題的水平。在對城市建筑進行建設時,需要考慮到建設位置的特殊性,尤其是生態敏感性,需要對海綿城市理念進行合理的應用,結合當地的水文地質條件,提升城市建筑設計的科學性,使城市建筑可以容納更多的城市居民休閑娛樂,同時達到保護自然資源的目的。下面淺談一下海綿城市設計理念在建筑中的應用:
1、城市建筑與規劃生態亮度的保證
現階段,城市建筑數量越來越多,加之受到日益嚴重的城市熱島效應的影響,因而很多人開始將關注的目光放到了城市建筑修建過程中的生態規劃上。立足于低碳環保思想加強城市建筑施工工作,并在其中融入園林景觀,如此不僅美化了城市建筑,同時促進了城市綠化覆蓋面積擴大,使城市熱島效應影響大大降低。與此同時,種植的植物還可以讓地表水得到鞏固,吸收廢氣和噪音,進而改善居民居住環境。但需要引起重視的一點是,并非一味地栽種植被就行了,不同的城市,生態量度均有所區別。針對城市綠色容積率的確定,可以采用多種多樣的方法,詳細而言,主要包括下述幾個方面:第一,可將生態城市規劃的具體內容聯系起來,規劃綠色效果。第二,結合預定綠化面積,進行設計和規劃。第三,還可以之前預估的未來綠化需求為基礎進行具體規劃設計。根據各地不同情況,采取不同方法,對新建綠化面積與城市建筑發展進行協調。
2、合理利用水資源
水資源是建筑工程常用的資源類型,為了滿足建筑的功能和服務能力,需要對水資源進行合理的控制。水資源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容易出現水資源浪費嚴重的問題,其中,主要體現在水資源的有效控制。在實際的水資源利用中,可以對自然界的水資源進行利用,例如雨水資源和雪水資源,對這部分資源進行合理的采集和利用,能夠更好地為建筑滿足低碳理念提供參考。實際工作中,可以對雨水花園進行構建。花園的建設,能夠使得其可以更好地為人們提供服務。它在工作中,能夠對雨水資源和雪水資源進行采集,然后,實現對雨水資源和雪水資源的過濾和凈化,促使其可以更好地為人們提供服務。并且,可以對這部分資源進行澆花、灌溉等,進而進一步提升雨水資源和雪水資源的利用效果。除此之外,還要對居民的日常用水進行控制,可以通過凈水裝置的合理使用,實現對室內用水的控制。之后,還可以構建污水處理系統,通過污水處理系統,實現對生活污水的合理過濾,促使生活污水可以更好地為人們提供服務。最后,還要對節水裝置進行分析,再對水資源進行合理的節約,從而達到節水的目的。
3、因地制宜和諧統一
在城市規劃的過程中,也可以綜合考慮和參考城市中已有建筑的一些建筑設計風格和理念,從現有的建筑設計中汲取成功經驗和先進理念,推動城市規劃設計理念的創新。將城市中現有建筑中所涉及的一些特色和先進元素應用到城市規劃當中,不僅能提升整體城市規劃的和諧性和統一性,還能實現整體城市規劃的個性化創新,推動城市的現代化發展。
4、加強城市綠色節能減排設計
在進行生態城市規劃設計的時候,綠色節能減排是整個規劃設計當中的核心理念,對于一個城市的未來發展有著重要意義。近幾年,由于城市經濟的發展,現代化城市的建設在不斷地擴張,很多地區追求城市化的快速發展,過度開發,大量建設住宅區、商業區,使得城市污染越來越嚴重,因此,我們必須要在城市規劃設計中融入節能減排的綠色發展理念,盡可能的高效利用城市發展資源,包括土地資源、水資源等。在建設生態城市的過程中,除了傳統的建筑設計之外,我們可以融入一些現代化的、綠色環保的科技設備,例如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清除有害氣體排放源,利用核能、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使用電能驅動的交通工具等。
5、注重生態城市的設計
我們進行生態城市建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居民打造一個舒適的、溫馨的生活環境,所以我們在進行城市規劃設計的時候,不僅要考慮到城市的經濟發展狀況,同時還要考慮到人們居住的生活環境,要將這個城市的經濟、生態、文化達到合理平衡的發展水平,實現動態平衡。例如生態城市設計中,我們可以加強城市的景觀建設,包括歷史建筑景觀和人工景觀,歷史建筑景觀需要我們了解這座城市的文化歷史,根據相應的文化背景打造獨特的建筑物,而最常見的人工景觀就是城市中的公園設計,結合城市實際情況可以設計人工濕地公園,還可以達到凈化水資源的目的。經過調查研究,人工濕地在處理污水方面的效果是非常好的,人工濕地能夠在水濃度很低的情況之下去除污水當中90%以上的生化需氧量,對于一些重金屬的物質去除量也比較高。人工濕地的設計滿足景觀和生態的和諧共存需要,同時具有較高的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
來源:廣東建科建筑設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