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生態環境局以改善水環境質量為核心任務,緊緊盯住河流斷面水質目標,積極創新水污染防治監管機制,通過“國標站+微站”全域監控、“人防+技防”聯動響應、“污水管網可視化+三水統籌”智慧管控,推進水環境質量持續向好,再現了濟南市水清河暢的歷史風貌。
一、主要做法
一是“人防+技防”充分發揮科技監管優勢。將“國標站+微站”監控系統與環保網格員加密巡查機制有機結合,建設水質監測站點104個,在小清河干支流、重點斷面等位置設點,對氨氮、總磷、COD等多項重要指標實時監測上傳。同時,搭建智慧生態黃河平臺,并將各類監測數據接入智慧生態黃河水環境綜合監管服務系統。
二是污水管網可視化賦能流域環境監管。在省內率先創新實施污水管網實時可視化偵查項目,完善了管網水質監控機制、污染異常溯源預警機制,打通污水處理廠、市政管網、企業排口等數據壁壘,并結合無人機、無人船、探地雷達、管道機器人等天地一體監控系統,實現地表水流域監控和地下管網水質精準溯源。
三是創新開展“三水統籌”水生態預警。針對河流水生態評價技術難題,應用水下魚類圖像穩定采集設備、浮游動物圖像捕捉分類設備和浮游藻類葉綠素A光學分析及分類設備,基于IBI生物完整性指數分析,建立了相應的河流水生態評價技術,并基于人工智能圖像及光學分類、跟蹤算法,構建完成了“三水統籌”一體化監測、分析平臺。
二、取得成效
一是水環境質量取得明顯改善。2021年-2023年,我市所有國、省控斷面水質連續三年實現100%達標,其中,10個國控斷面優良水體比例連續三年保持100%,連續三年超過省定十四五末考核目標30個百分點。黃河濼口斷面連續三年達到地表水Ⅱ類以上;小清河(濟南段)辛豐莊出境斷面連續三年達到地表水Ⅲ類以上。全市水質指數連續兩年位居全省第一。今年1-9月,濟南市國控、省控及以上斷面優良水體比例分別為80%、61.9%,分別超過省“十四五”生態環境指標要求10個百分點、28.6個百分點,無劣V類水體。小清河(濟南段)被評為省級美麗河湖優秀案例。
二是水質監管能力得到極大提升。濟南市生態環境局強化智慧化監管,通過創新開展水質自動微站、污水管網可視化、三水統籌項目,建立起“在線監控,追蹤溯源,立即整改”快速反應閉環機制,為監測預警溯源工作提供有力支撐,助力打造集監測、管控、執法、治理為一體的智慧環保體系。
三是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向豐收。通過創新開展智慧監管新模式,有效改善了水生態環境質量,在提升環境服務能力的同時,節省了時間成本,降低了人力、物力等投入,同步實現了經濟效益最大化;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的同時,提升了城市“水清、河暢、岸綠、景美、宜游”的景觀風貌,彰顯了濟南“山、泉、湖、河、城”山水一體的獨特生態稟賦,形成了綠水青山建設與現代化強省會建設深融雙促的良好局面。
來源:濟南市統計局政策法規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