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在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貫徹落實省委十二屆五次全會精神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十場)上,香港商報記者提問:2024年全省城市多次出現超設防標準強降雨,汛期主要采取了哪些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明年,將采取哪些舉措推進韌性城市建設,不斷提升城市排水防澇能力?
省住建廳廳長徐亮表示:城市排水防澇工作不僅旨在解決城區因降雨導致的內澇積水問題,更是構建韌性城市不可或缺的一環。
2024年,省住建廳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汛救災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汛期共出動排澇、搶險人員8.1萬人次,車輛設備1.8萬臺(套),及時排水332處,保證了城市安全運行。
一是加大汛前排查,及早排除隱患。全省共巡查維護雨水蓖、雨水井24萬個,雨水管道、排澇泵站全部完成疏浚和檢修。動態排查城市易澇風險點579處,全部落實具體措施和責任人。
二是密切會商研判,強化防范應對。加大與水利、應急等部門聯動,密集與氣象部門會商研判,及時發布提醒提示912次,3次組織對臨江、梅河等城市跨區域支援行動。
三是加快設施建設,提升排澇能力。2024年建設改造排水管網238公里、排澇通道38公里。正在建設長春市、延吉市國家級和省級移動排澇救援基地,新增移動抽排設備1637臺(套),其中抽排能力超5000m3/小時的大流量排水搶險泵、龍吸水車96輛,全省移動抽排能力提升2.5倍以上。
2025年,省住建廳將采取科學舉措持續推進韌性城市建設,進一步增強城市強降雨抵御能力。
一是不斷提升源頭減排能力。因地制宜建設海綿城市,充分發揮四平市、松原市海綿城市示范引領作用,加強雨水源頭滲透、滯留和調蓄,統籌推進住宅小區、公園綠地、道路廣場等各類海綿城市項目,提高海綿城市面積占比,實現源頭徑流控制,降低雨水管網排水壓力。
二是持續加大排水設施建設。結合城市更新行動,統籌提升城市排水防澇能力,對年久失修、標準偏低的雨水管網進行更新改造。謀劃排水防澇“兩重”項目,新建續建排澇項目42個,2025年擬建設改造排水、排澇管道350公里以上,補齊排水防澇設施短板。
三是科學規范應急救援處置。全面復盤近些年汛期雨情澇情,科學修訂完善應急預案。統籌在省內東、中、西、南部建立四個區域排水防澇應急救援基地,不斷充實排水防澇應急救援隊伍和裝備設施,形成輻射全省、跨區域相互救援的應急搶險工作機制。
來源:中國吉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