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生態環境廳近日公布第二批省級美麗海灣典型案例名單,煙臺四十里灣榜上有名。四十里灣西起東炮臺,東至養馬島,橫跨芝罘區、萊山區、高新區和牟平區,岸線長50.92公里,灣區面積198.86平方公里,其中高新區灣段占據一半還多。灣內山海相擁,海岸風貌各異,島嶼星羅棋布,親海空間豐富,經過積極申報、專家審核、現場踏勘等多輪次評選,最終榜上有名。
近年來,煙臺高新區全面學習并貫徹執行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相關法條,認真研閱《山東省美麗海灣建設要求》,錨定目標要求,吃透上級精神,以“灣長制”為抓手,扎實做好陸海統籌,協同推進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生態保護修復和岸灘環境整治等工作。
提高政治站位,壓實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職責
嚴格落實《煙臺市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煙臺市入海排污口管理辦法》《煙臺市灣長制工作要點》等文件要求,印發《煙臺高新區全面實行灣長制工作方案》,完善灣長制體系設置,按照屬地管理、“誰使用誰管理”和城鄉一體化的工作原則,開展海漂垃圾打撈、灘涂垃圾清理、上岸垃圾處理等工作,充分發揮各級灣長管灣護灣的統籌協調作用,各級灣長累計巡灣900多公里,發現并推動整改問題40余處,有效促進重點海域環境綜合整治,進一步增強海灣管護能力,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優美海洋生態環境的需要。
堅持源頭治理,提升陸源污染治理水平
強化入海河流綜合整治,生態環境分局、綜合行政執法局協力開展“冬春季水環境質量鞏固提升行動”“汛期河流水質超標隱患排查整治”“高新區母親河治理項目”“煙臺高新區水域綜合治理提升項目”等多個專項行動或項目工程,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入河排污口整治、河道清淤等工作,完成河段環境整治3公里,3條重點入海河流全部消除劣V類水體。編制轄區3條重點入海河流“一河一策”綜合整治方案,開展入海河流干支流總氮污染狀況及溯源分析,采用徒步巡查及資料分析等方式,識別重點污染源,建立污染源清單及臺賬,總氮濃度穩中有降。
加強入海排污口溯源整治,扎實做好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對全區入海排污口按照排口類型、污染物屬性、責任主體等要素,分級分類動態管理,目前已完成入海排污口整治及驗收工作,完成率為100%。
建立常態化凈灘行動機制,印發凈灘行動方案,采用無人機、望遠鏡和徒步巡查相結合的方式,對四十里灣(高新區段)進行巡查,重點查看岸線面貌、海域狀態、岸線管理、陸源排水、污染防治等情況,對所發現的海域及岸灘垃圾、漁船臨時停泊點臟亂差等問題,組織核實、交辦、整改,確保轄區海洋環境質量穩中有升、持續向好。
加大宣傳力度,營造保護海洋濃厚氛圍
區生態環境分局、經濟發展局、馬山街道辦事處等部門單位,多措并舉開展形式多樣的普法宣傳活動,如“仙境海岸·海好有你”主題凈灘行動,“藍色海灣·魅力高新”漁業增殖公益放流活動等,進一步宣傳環境保護理念,倡導岸灘文明行為,維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增強群眾關愛海洋、保護海洋的責任感。
下一步,煙臺高新區將深入鞏固省級美麗海灣創建成果,梳理總結日常工作中的問題和不足,加大聯動配合,凝聚部門合力,多措并舉開展海洋保護宣教活動,積極主動把轄區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融入海洋強市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示范城市建設中,以更高站位、更實舉措,推動全區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邁上新臺階。
來源:閃電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