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50個鄉鎮級、650個村級標準化飲用水水源地是2025年山西省政府15件民生實事之一。
為切實提升飲用水源規范化建設水平,確保群眾喝上“放心水”,山西省生態環境廳近日印發《建設鄉鎮和村級標準化飲用水源地辦實辦好民生實事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方案》指出,今年的工作目標是建成50個鄉鎮級和650個村級標準化飲用水水源地,消除飲用水水源環境污染隱患。
此次建設任務覆蓋全省11個市,重點任務包括設置保護區界標、交通警示牌、宣傳牌,完善隔離防護設施,消除環境污染等。
其中,界標主要設置在保護區陸域界線的頂點、人群活動密集或易見處,標識飲用水水源保護范圍;飲用水水源各級保護區內有道路、橋梁等交通道路穿越的,應在主干道、高速公路進入點及駛出點規范設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交通警示牌;按照有關規定設立水源保護區宣傳牌,介紹宣傳飲用水水源保護要求。
《方案》提出,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周邊人類活動頻繁的區域,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灌木、喬木等自然植被進行生物隔離,必要時設置隔離網或隔離墻等物理屏障。
保護區內有道橋交通穿越的地表型飲用水水源地,建設防撞護欄、事故導流槽和應急池等設施,有效防范突發事故對供水安全的影響。對于飲用水水源現有的隔離防護設施進行檢查、修繕,確保隔離防護措施狀態完好,起到隔離防護的作用。
來源:中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