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濟南市政府新聞辦舉行“聚力項目提升開創強省會建設新局面”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8場,市生態環境局專場。介紹濟南市2024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主要情況和2025年圍繞“項目提升年”要開展的重點工作情況。
濟南市生態環境局一級調研員、新聞發言人董文聯介紹,在過去的一年,市生態環境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認真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各項任務,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各項年度目標任務圓滿完成。
推動黃河生態保護治理。聯合7個部門印發《濟南市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2024年工作要點》,全面分解落實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2024年“十大行動”任務,定期調度進展情況,組織推動實施。
推進環境質量提升。堅持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全市31家企業完成環保績效提級,提前完成省定1842臺國一及以下非道路移動機械淘汰任務,淘汰國三及以下非營運柴油貨車1908輛。強化水污染隱患排查整治,消除水污染隱患350處,督促13家省級以上園區整改水污染問題34處,推動完成北大沙河、錦水河“一河口一濕地”建設。完成212個地塊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和報告評審,嚴格落實污染地塊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制度,有效保障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完成201個行政村環境整治,對105處已治理農村黑臭水體實施長效管控,持續鞏固農村環境整治成效。
保障生態環境安全。組織開展“綠盾2024”強化監督行動,完成29個生態保護紅線和自然保護地生態破壞問題線索的核查和整改,建成運行濟南市生物多樣性觀測站。完善應急管理、消防救援合作機制,排查整治各類環境安全風險隱患948個、輻射安全隱患問題590項、工業固體廢物問題2569個,對18家危險廢物經營單位開展安全生產“解剖式”現場檢查,全市環境安全形勢保持穩定。打造省級“無廢細胞”187個,“無廢城市”建設在省評估中獲“好”等次。
服務高質量發展。優化環評服務,探索環評和排污許可“一窗受理、一次辦成”,35家企業實現“兩證齊發”,全年審批建設項目839個,累計完成1152個重點項目環評,保障610個項目主要污染物總量指標。持續推進非現場執法和柔性執法,辦理從輕、減輕和不予行政處罰案104件,減免罰款1272.84萬元。完成第三個履約周期全國碳市場配額清繳,推動碳排放權交易量達210.46萬噸,企業盈余1.99億元。推動起步區成功創建國家深化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
提升現代化治理水平。建立執法、管理、監測監控、網格化為一體的“大執法”格局,通過智慧黃河平臺推送并解決異常信息1.4萬余條,充分發揮量子雷達等作用,推送處置8400余條污染線索,非現場執法比率同比增加13.8個百分點。獲批全國一體化生態環境大數據體系建設試點、全國生態質量綜合監測站。深化宣傳教育,走進學校、社區組織開展綠色低碳活動近百場次,引領公眾踐行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
董文聯介紹,2024年,濟南市全面完成省下達空氣質量改善目標,細顆粒物濃度降至每立方米36微克,優良天數增加30天(未剔除沙塵),優良水體比例90%,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環境安全形勢和生態質量指數保持穩定,污染防治攻堅戰考核榮獲“五連優”。
來源:中國山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