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2025年全市城市排水防澇工作部署視頻會舉行,市住房城鄉建委、市城市管理局、市應急管理局和市氣象局等部門相關負責人參加會議。記者從會上了解到,搶抓入汛前的“窗口期”,我市本月底前將完成六類排水重要區域點位排查。
根據預測,今年4至9月,我市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偏多,高溫偏重,區域性階段性旱澇突出;期間預計有20次左右強降水天氣過程,較常年(17次)和2024年同期(18次)均偏多。其中,有10次左右暴雨過程,主要發生在長江沿線以北地區,多于常年(9次)和2024年(5次)。
為搶抓入汛前“窗口期”,市住房城鄉建委將大力抓設施補短板。著手謀劃啟動內澇治理“十五五”規劃,充分分析轄區氣象數據和歷史內澇情況,從源頭減排、管網排放、蓄排并舉、超標應急等方面,加快構建韌性更強的城市排水防澇工程體系;同時,結合城市排水防澇體檢自評估結果,聚焦海綿城市達標面積比例偏低、雨水通道缺失及能力不足、防洪設施不達標等短板,堅持洪澇一體防治的原則,提早科學策劃項目,深化前期工作,分批推進實施。
市住房城鄉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各區縣要嚴格落實管護單位自查、鎮街檢查、區縣抽查“三查機制”,緊盯“下凹式立交、下穿道、隧道、山下水邊重要道路、橋梁、陡坡接緩坡路段以及交叉路口”六類重要區域點位和“排澇通道、雨水管渠、泵站、拍門(指安裝于排水管道的尾端,具有防止外水倒灌功能的逆止閥)、排澇設備”五類設施設備,并于4月底前全面完成排查,建立問題臺賬,迅速開展整治。
同時,針對已完成工程整治的積水隱患點位,各區縣要及時開展校核、驗證,確保不反彈,實現排查一處、整治一處、解決一處;針對六類重要區域點位,持續開展周邊雨水系統收水能力再排查、再補缺,實現“小改造”顯“大成效”。
此外,市住房城鄉建委還將全面推進預警提示、預警響應、告警處置、處置復盤、應急處突和應急增援6個高頻多跨事件全市貫通工作,加快形成多跨協同和實戰實效能力。
來源:重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