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這座以“泉城”聞名遐邇的城市,卻長期面臨“資源型缺水”與“結構性缺水”的雙重難題。水資源總量匱乏,且利用率低下,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產業發展需求。在此背景下,再生水利用工程成為破除困局的關鍵一招。再生水,即污水(主要為城鎮污水)經處理達標排放后,再進行二次處理的水。它能夠再次用于河道生態補水、部分日常生活(如沖廁)以及產業需求,極大地提高了水的利用率。為推動再生水利用工程順利實施,破解“缺水”困局,濟南市對地下管網進行新建和修復。

“循環水脈”規模宏大提升供水能力 再生水利用工程覆蓋中心城區,將刨掘片區內部分道路。新建再生水管線73.4公里,修復現狀管線30公里,檢測現狀管線159公里。這一系列舉措將顯著提升城市再生水供水管網的整體水平,預計可覆蓋主城區205平方公里內的再生水用水需求,為城市發展提供堅實的水資源保障。
工程新建13座再生水泵站,同時利用2座現狀再生水泵站,進一步增強了再生水的輸送和分配能力,確保再生水能夠高效、穩定地輸送到各個用水區域。建立信息化智慧管理系統,依托大數據分析和物聯網技術,濟南市再生水智慧調度中心可對全市管網和泵站進行實時監控和智能調控,實現再生水資源的高效管理與科學調配。
“循環水脈”能力凸顯系統性提升水環境 再生水利用工程采用“補水+修復+智慧化”三位一體策略,系統性提升水環境質量。對韓倉河、北太平河等河道實施生態補水,有效破解季節性斷流難題,讓河道重煥生機,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新建管網連接醫學中心、臘山、興濟河、大明湖、大辛河、巨野河、東部、南部等8大再生水系統分區,實現不同用水需求的精準調配,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
“循環水脈”施工文明保障市民出行 在再生水利用工程對道路進行占用和刨掘過程中,施工方堅持文明、安全、綠色施工原則。合理安排施工時段,施工區域全封閉圍擋,最大限度減少噪音對周邊居民的影響。同時,配置各類警示設備,圍擋外側設置施工信息公示欄,讓市民及時了解工程進展。占路區域設置專員進行交通疏導,道路交叉口采用“信號燈+人工”協同管控方式,在擁堵路段設置安全瞭望崗,最大程度減少施工導致的交通擁堵,保障市民出行安全。施工現場配置移動式霧炮設備,渣土采用高標準防塵網覆蓋,有效防止揚塵污染,為市民營造一個清潔、健康的施工環境。
再生水利用工程的順利實施,將顯著減少濟南市對淡水資源的依賴,有效緩解水資源壓力,增強供水系統的韌性和穩定性。這不僅是對基礎設施的一次升級,更是城市發展思維的一次重大轉型。工程建設不可避免會對道路進行占用和刨掘,相關部門衷心感謝廣大市民朋友的理解和支,并承諾將盡快完工,確保道路保質保量通行,共同織就濟南的“韌性未來”。
來源:閃電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