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至23日,湖北省咸寧市迎來一次暴雨到大暴雨的持續考驗。氣象數據顯示,最大小時雨強超80毫米、局地達到150毫米以上。然而,在這次強降雨考驗下,咸寧市區的咸寧大道、金桂路卻一改往日“暴雨內澇”狀況,區域始終保持排水暢通,路面整齊。
這一轉變,得益于該市正在加速推進的兩大工程:楊下片區排澇通道及雨水調蓄設施建設工程和浮山片區排水防澇治理工程。

5月27日上午,楊下調蓄池建設現場的施工氛圍與天氣一樣火熱。在3號調蓄池建設現場,主體結構已完工,工人們正在進行護坡施工。極目新聞記者現場看到,該調蓄池位于一處丘陵地帶的低洼處,承接周邊大片山地、丘陵來水。調蓄池不僅能調蓄洪水,日常則可以作為灌溉水庫,為下游數百畝田地提供灌溉水源。
沿著地勢向下前行,沿途還有呈梯級分布的2號、1號調蓄池,均在進行緊張有序的收尾施工中。咸寧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下屬的政府投資項目建設管理局副局長胡海東介紹,楊下河流域地形復雜,上游地勢較高,承雨面積較廣,下游排水出口匯入城區排水通道,這使得每到汛期,咸寧城區排水遭遇“上下夾擊”,內澇嚴重。因此,針對楊下河流域上下起伏的地形,楊下片區排澇通道及雨水調蓄設施建設工程工程按照“上蓄、中治、下擴”的總體治理思路,建設排澇通道及雨水調蓄設施,汛期可通過上游調蓄池閘口調節,控制下行流量。
據悉,整個楊下片區排澇通道及雨水調蓄設施建設工程建成后,總調蓄庫容量可達23.2萬立方米。
與此同時,浮山片區排水防澇治理工程也在有序推進,施工現場一派繁忙景象。
該工程主要包括生態調蓄池建設、雨水管網提標改造等建設內容。生態調蓄池庫容為13.6萬立方米。目前,該工程已完成金桂路、青龍路、書臺街、合加廠區、金桂路等點位1.2公里管網提升改造,兩個調蓄池已完成外運土方8萬方,同步正在進行調蓄池堰門基礎施工。
咸寧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以上兩大工程汛期共可提供近37萬立方米的調蓄庫容,通過對暴雨洪峰進行錯峰攔截,可大大緩解咸寧城區部分路段汛期積水嚴重的問題,讓汛期‘看海’問題成為歷史。”同時他提到,去年7月汛期,城區積水最嚴重的金桂路始峰悅府路段最深積水達174厘米。通過排水防澇治理工程的建設,今年在20年一遇標準降雨條件下,能將始峰悅府路段積水深度控制在24厘米以下,基本解決金桂路等多個內澇點積水問題。
下一步,咸寧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將加快推進項目建設,確保兩個項目按期建成發揮作用。
來源:極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