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至16日,玉溪中心城區連續幾場雨后,以往“逢雨必澇”的嚴重積水點,今年經受住了持續強降水的考驗,積水最多處半小時內就能泄走,道路暢通,市民出行方便了。
此前,我市老城區部分管道老化,淤堵嚴重,排水標準較低,排水系統建設滯后,在出現持續強降水和降水疊加的時候,部分點位容易發生內澇。加之城市部分區域滲透力下降,植被稀疏,水塘較少,難以貯存雨水,匯水后易形成積水。對此,我市統籌推進城市內澇治理工作,既做好統籌規劃和整體設計,又因地制宜對癥下藥,把老舊小區改造、城市更新和內澇治理工作結合起來,采取工程措施建立防洪排澇等防災減災體系。
給城市“留白增綠”。我市統籌地上空間和地下空間,強化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把零星儲備土地用于建設口袋公園,見縫插綠,擴展城市及周邊自然調蓄空間,把“剩余空間”變為“金角銀邊”,推動城市更新改造,優先利用自然洼地、坑塘溝渠、園林綠地等實現雨水調蓄功能。
消除管網“空白區”。我市加大排水管網建設力度,改造易造成積水內澇問題的雨污水合流管網,修復破損和功能失效的排水防澇設施,新建的排水管網盡可能匹配城市發展需求。改造雨水排口、截流井、閥門等附屬設施,確保標高銜接、過流斷面滿足排水要求。
實施內澇治理項目。根據城市自然地形地貌條件、水文氣象特征等因素,我市全面梳理出易內澇區域重點治理項目,積極向上爭取資金,因地制宜實施治理工程。老城區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和城市更新項目,建設地下排水管網,修復自然生態系統,補齊排水防澇設施短板;新城區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排水防澇設施。
減少城市內澇,既要提升硬件,也要改善管理。記者從紅塔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獲悉,每年5月1日至10月31日,該局實行汛期24小時值班制度,值班人員堅守崗位,降雨期間實時監控重點路段、主要路口,做到密切監視水情、雨情及天氣形勢,一旦發生險情,第一時間上報并趕赴現場解決積水問題。今年進入汛期前,紅塔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組織人員對城區所屬道路進行檢查、疏通,排查整治雨污管網400多公里,清掏檢查井15000個,清理雨水篦子7000余個,確保汛期安全。
玉溪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3月以來,我市還實施了市政道路雨污管網清淤工程、部分道路箱涵建設工程等一批破解城市內澇問題的項目。到2025年雨季來臨時,玉溪中心城區城市排水防澇能力顯著提升,能有效應對城市內澇防治標準內的降雨,老城區雨停后能夠及時排干積水,低洼地區防洪排澇能力大幅提升,歷史上嚴重影響生產生活秩序的易澇積水點全面消除。
來源:玉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