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是個水資源十分豐富的國家,但是在對待水的態度上,卻顯得極“摳門兒”。許多初來德國的人都說,他們認識德國就是從認識德國人用水開始的。
幾年前,一位中國的博士到德國漢諾威進修,剛開始時住在德國人家里,為感謝房東對她的熱情關照,飯后總搶著去洗碗,沒想到房東卻很不高興。原來,中國人洗碗的時候喜歡用長流水沖碗。這在許多德國人眼中是不能容忍的:“這樣洗碗,全漢諾威的水都被你一人用光了!”接著房東又親自示范,結果用她教的方法確實節省水。
作為一個普通的市民,首先想到的是整個城市,而不是區區幾個水錢。因為多用了那么一點自來水,就對一個初來乍到的外國人施以顏色,簡直讓人感到意外和不可思議。也許這就是德國人的節水意識:多用了不該用的水就是浪費,就有人出來糾正和批評,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德國的節水意識已經滲透到每個公民的頭腦中,落實在每個市民的行動上了。
在德國,聽不到關于節水的大道理,更看不見大街上張貼節水的標語和廣告,因為保護水和提高水的利用率,已成為每個德國公民的自覺行動。在德國人眼里浪費水和其它資源,是一種無修養,不道德甚至是可恥的事情。可以說,理性消費已成為人們生活的習慣。
德國人對外國留學生的節水教育也很重視。上課時德國老師會問:“德國的水是不是很多?”留學生們在德國到處可看到縱橫交錯的河流和星羅棋布的湖泊,德國的水資源確實非常豐富。大家踴躍發言,說德國的水很多。幾個來自阿拉伯國家的留學生甚至激動地說:“我們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多的水!”老師卻說:“讓我們先來讀一讀課文吧。”課文里講到,德國有多少家工廠,每天要用掉多少噸水;德國有多少家公司,每家公司每天要用多少噸水;德國有多少個家庭,每天會用掉多少噸水;德國有多少所學校,每所學校每天要用掉多少噸水;我們用掉的水又會產生多少噸污水,這些污水又會對多少水源造成污染等等。接著老師又問:“德國的水多嗎?”大家不再吭聲了。老師又說:“我們德國水確實很多,那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節省著用的緣故。同學們,你們到德國來,也一定要節約用水。”
德國是個經濟科技都十分發達的國家,但是德國公民節水的自覺性很高,節水環節抓得那么細致入微,卓有成效;學校的節水教育是那么樸實具體,那么深入人心和富有人情味。中國有13億人口,是個水資源缺乏的國家,我們的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但是,用水大手大腳的現象卻普遍存在,國民的節水意識還有待于提高。要扎扎實實地做好節水工作,解決可能出現的“水危機”,就必須向節水工作做得細致有效的德國人虛心學習,少些高談闊論,少做表面文章,多做些實際有效的工作;要從兒童抓起,從小培養節約用水的意識;加強用水的科學管理和監督,從節水的每項細節開始,從身邊舉手之勞的小事做起,逐步養成自覺節水的良好習慣。